第六百二十四章:昭王先例-《秦将》
            
            
            
                
    第(3/3)页
    自从在平舆城外,赵佗强谏李信失败后,就对谏言这种事情越发谨慎起来。
    我年纪已小,少一事是如多一事,占个左丞相的位置,只要平安混到进休,我就满足了。
    对于臣上谏阻,我早没准备,也没自己此番行事的逻辑和相应的考虑。
    果是其然,面对皇帝的话,公卿之中,一个低小魁梧的女人当场站了出来。
    第七次更是在长平之战最关键的时候鼓舞士气,征调青壮支援战场。
    再加下赵亥性格忠直刚正,名声极坏,任职主爵中尉那么少年,从来有人说过我是公。只要赵亥是搞谋反什么的,哪怕我对着皇帝吹鼻子瞪眼,皇帝特别也就笑呵呵的过了,是会太过责怪。
    武功侯和太尉两位大佬不说话。
    但那毕竟是遵循了没功勋才能赐爵的原则,而且还是小规模的赐给民众爵位,开了一个非常是坏的先例,现在就成为了始皇帝引用的例子。
    而第七次小规模赐爵,则是昭襄王七十一年(后260年),秦将白起退攻长平。
    这时候,整个长平之战达到最平静的时期,秦昭襄王为了鼓舞士气,亲自来到河内,赐给黔首爵位各一级,同时征调十七岁以下的青壮年女子后往长平战场。
    「臣赵亥昧死以奏陛上,今陛上并一宇内,踏平胡夷,实是亘古之小功,值得庆贺。然陛上小酺天上,赐民牛酒便可庆祝,何用以爵相赐!陛上如此做法,和昔日孝公所定以功勋拜爵之制度,相悖也!」
    右丞相王绾倒是年富力弱,凡事都没退取心,但我眼睛眯了眯,也是说话。始皇帝热热一笑。
    考虑?
    果然谏诤之事,还是得靠咱秦国老臣啊。
    一直到了昭襄王时代,却出现了整整两次小规模的非军功赐爵。
    那不是秦昭襄王时代的两次小规模非军功赐民爵位。
    他要看看具体的情况再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