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抢亲第二人-《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那个梅殷,就算再有神童之名,这治国安邦之道,也是要历练才行的,并且他叔父还只是一个领兵打仗的,能教他什么?

    “大哥的这个主意好!”李存义听了,连忙点头说道,“如此,便能保证胜出,还能让人说不出闲话来!”

    说到底,这其实也算是相权和皇权争斗的一种,只是这第一次,是地方官遭殃。等再过几年,朱元璋直接掀桌子,把宰相这个职位都干掉了。

    稍微一想之后,张一凡便想起来了,确实是熟人。听动静,好像遇到了天大的难事。

    和朱棣打交道久了,张一凡是明白他为人,绝对是说到做到的主!

    这不,就在殿试前一日,张一凡甚至都住到了城里的客栈。毕竟柳家村离南京城有点远,三十里路。

    后世有车的时代,一脚油门就到了,但是在这个时代,他的代步工具,还只是村里的一头驴,怕耽搁事情。

    对于这个事情,在后世其实有不少讨论,他刚好也关注过。

    张一凡还真没猜错,在他得到消息的时候,韩国公府这边,同样得到了消息,顿时就头疼了。

    如今他知道了李家搞得事情,说实话,他是不高兴的。因为李善长把他的能耐,拿来左右他,也算是对付他的一种了。

    在他看来,这个空印案为什么发生在洪武九年?这其实是个问题!

    另外,朱镜静的因素,他多少也是有一些考虑的。因此,他心中的天平,稍微平衡了一点,对于朱镜静的婚事,不再那么偏重。

    朱元璋是什么人?

    于是,李家这边便按照这个对策做了起来。

    但是,这在张一凡看来,就这么说朱元璋,绝对是有点浅薄了。

    朱元璋获悉之后,自然也是在考虑这个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事情,朱元璋怎么可能到了洪武九年才发现?

    还有,后面有个叫郑士利的人上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解释地清清楚楚,但是,朱元璋依旧暴怒,似乎非常蛮不讲理,甚至把放了的人,都抓了起来,连带这个上书的郑士利一起抓去劳改了。

    结合后面发生的胡惟庸案,以及张一凡来到洪武朝之后,不断通过燕王府这边获知的消息,他推测,这个空印案归根结底,还是和朱元璋稳固朱家王朝有关。

    夜幕降临,张一凡早早用过晚餐,便准备休息了。

    一听这话,张一凡便知道,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爆发了。

    想要这么有把握,朕偏不如你愿!让伱知道,朕可不是好算计的!

    可是,他还没休息呢,忽然就听到了隔壁传来了动静。其中一个人的声音很熟,忧心忡忡的那种。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梅殷竟然也报名参加了选驸马。如果不是朱镜静已经有人在抢了,他还真会做主直接选他当个驸马。

    后世的一种解释是,朱元璋极其厌恶贪官污吏,因此走了极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