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其实吧,朕只是想杀了诸位而已-《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3/3)页

    洪承畴并不是新政的信仰者,他本人更偏向于利己主义。

    做什么事对自己有好处,他就做。

    这一点是他和孙传庭、卢象升最本质的区别。

    那么,现在摆在洪承畴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进城搜查,然后将李岩等人全部救出来。

    二、对南京城的勋贵们妥协,毕竟这件事南京不少文官也参与进来了,这是一股很可怕的力量。

    洪承畴只是做了短暂的思考后,选择了第一种。

    为什么他会选择第一种?

    因为他没有资格妥协。

    一是因为他已经选择站队枢密院,贸然换队,风险太大。

    二是他其实没有军权。

    尤其是第二点,洪承畴没有军权。

    等等,他手里不是有一万揽月军么?

    怎么说他没有军权,作者你是不是脑子被门夹了?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武人把整个中国祸害得不轻,以至于赵匡胤得天下后,不得不杯酒释兵权。

    从宋朝开始,军政分离,武将只有统兵权,并且有任期,就是为了防止武人弄权,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的确有效防止了内乱。

    明朝基本上也是这么一套玩法。

    而对于张晨自己弄的新军政,其实还有一套更严密的监军机制。

    例如军督府的人随行军队做监军,对军队和统帅都有监察权。

    与此同时,还会教士兵认字读书。

    一旦军队里的士兵学会认字读书,再在引导下,就会产生一些信仰。

    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是不可能随意被一个统帅掌握在手里的。

    就像20世纪的红军和蓝军一样。

    差距在哪里?

    红军是会教战士们学习的,并且建立了体恤、尊重基层士兵的制度,真正拿士兵当人看。

    而蓝军呢?

    一群穿着正规军军服的土匪。

    实际上,平日里揽月军的所有训练,也都是军督府来的,洪承畴只负责带兵打仗。

    这些就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性质其实是听命于皇帝,而绝对不是统帅的私人财产。

    洪承畴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他选择了第二个,枢密院随时可以将他换掉,换一个统帅过来一样可以领到这支揽月军。

    六月二十五日,阴天,厚厚的层云压得很低,闷热难耐,可能会有一场暴雨。

    揽月军的突然接到了命令,小伙子们开始收拾行装,在外面快速集合、列队。

    待整顿完军队后,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朝西门行去。

    早就安排在附近监视揽月军的探子们见状立刻回去送信。

    “什么!洪承畴向西门来了!”保国公神色大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