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村里的新政-《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3)页
崇祯翻身下马,捡起地上的乌纱帽,走到徐正清面前,亲手给他戴上。
徐正清连忙道:“多谢这位兄台。”
“无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崇祯大笑道,“你叫徐正清?”
“是的,阁下尊姓大名?”
“张晨。”
“张兄,从何而来?”
“北京城。”
“到此处作甚?”
“闲逛。”崇祯也不打算暴露身份,只是说道,“你这官是什么官,为何在此处?”
“我是辛店村新任的村长。”
“村长是什么官?”
“就是替朝廷管理一个村的村官。”
“哦,你打算怎么来管理?”
见崇祯面善,徐正清倒是也单纯,他说道:“一、开水利;二、教识字;三、屯粪便;四、教务农。”
他说的这四点听起来很简单,但如果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难的。
例如开水利,这是工程。
古代可以没有21世纪的机械化,都是靠人的,而且许多家里连铁锹都不一定有。
所以,徐正清还得在这上面想办法,至少要申请经费配置一批铁锹。
挖水渠肯定要挖,即便挖不出来大的,小的也可以。
至于为什么要教识字,其实是因为农务院已经印刷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陈敷的《农书》等书籍。
另外还有《天工开物》也印刷了。
如果老百姓不识字,只靠头口传播,效果是非常差的。
你想想,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组织的?
当人类没有文字的时候,一件事最多传播二十三人,如果传播给更多人,就很容易传偏。
但是有了文字之后就不同了,直接写下来,所有人来看第一首信息,这就容易让所有人快速知道事情。
所以啊,想要让农村真的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教村民们认字。
徐正清的这个概念是张晨在他的《论农民》这本书里提及的,这本书是农学院必修的课本。
其中提到对农民扫盲的重要性,言外之意就是必须消灭文盲,真正做到让农民能自主学习,掌握专业的农业知识。
这样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