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巡抚制(第二更)-《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3)页

    既然是工具,它可以宣导崇祯想要的,也可以在崇祯看不到的地方宣导崇祯不想要的。

    所以,要从源头的思想抓起。

    要做官员的思想建设和人事把控。

    这一点,应该加到周延儒的方案里,这才是闭环。

    “陛下,臣暂时没有想到其他的,请陛下明示。”

    崇祯也不怪他,毕竟是古人,有思维局限。

    “拿给朕看看。”

    “是。”

    崇祯看完后,说道:“写的还不错,倒是再加一样东西进去,就完美了。”

    “请陛下明示。”

    “各省、府、州、县、镇、村,设置巡抚常规制,巡抚从二品,与布政使同级,由巡抚来管理一省人事、官员品德、省新闻出版局。”

    这就让周延儒很是意外了。

    巡抚在明朝是没有官阶的。

    巡抚、总督和督师,都是临时委任的官员,相当于中央特派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巡抚则是偏行政、民生方面,管理一个省。

    总督则是管理好几个省的民生,甚至军事。

    例如三边总督杨鹤,就是管理好几个军镇的军政。

    督师则相当于一个大军区的最高长官,可以管理好几个总督,例如蓟辽总督刘策在名义上是辽东督师袁崇焕的手下。

    巡抚、总督和督师,都是临时官职,没有品阶。

    而听崇祯这意思,似乎要将巡抚常制化,官从二品,担任一省的人事任免工作。

    崇祯又说道:“至于巡抚的人选,就由吏部提选,三法司来推荐。”

    三法司?

    周延儒心中一惊。

    好一个权力环环相扣啊!

    巡抚为什么由三法司来推荐?

    因为三法司属于司法体系,与行政体系是并列的,甚至相互掣肘的。

    让三法司推荐专门在地方上考核、任免行政官员的巡抚,自然是更加客观一些。

    如果由六部推荐,六部推荐上来的人担任巡抚,必然在地方上会偏袒六部的行政官员,巡抚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皇帝随口风轻云淡说出来的话,其实是经过缜密思考的。

    崇祯又说道:“所有巡抚,都必须把《民典》、《矛盾说》背下来,内阁和吏部联合出题,考核通过的人,来朕这里聊一聊,说一说,谈一谈新学和新政。”

    “把这一条加进去,去通知王永光,让他准备人选。”

    “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