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魏良臣这几个月只是丈田,等田亩彻底清查完毕,才陆陆续续拆族迁徙。迁徙日期,得等到秋收之后,否则地里的粮食归属又要闹纠纷。 一路上,刘延年都窝在船舱里读《荀子正义》。 心态变了,思想倾向也会改变。 他即将前往江西做酷吏,学术思想也得符合这个身份啊。 官船抵达长江的时候,刘延年已经完成思想转变,他觉得《荀子》说得通通在理。 人性就是恶的,礼也是后天制定出来约束人性的。 否则孔子为啥说“约之以礼”? 如果性本善、礼出于天,君子追求本性即可,孔子没必要用这个“约”字。 约束的约! 清江刘氏的主攻经书是《春秋》,跟《荀子》不存在冲突。 刘延年打算做一个研究《荀子》的大儒。 这是一条儒学新赛道,皇帝似乎非常喜欢,刘延年认为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因为,跟他同级别的儒士,大多数都非常排斥荀子。 只要他出山研究推广《荀子》,必然没有同级别的跟自己争。 研究好了,就能获得皇帝青睐啊! 抵达南昌,刘延年宴请几位旧友,酒刚倒上就感慨:“昔日我错怪荀子了,荀子是真正的圣贤啊。陛下亲自注解《荀子》,我拜读多日终于入门,里面蕴含着天地至理、治国之道!” 老朋友们闻言愕然,全是一副见鬼的表情。 一个朋友说:“听闻贤弟是受陛下之命,回来江西主持迁族之事的?” “然也,”刘延年说道,“各族颇有不法之事,所以朝廷才要拆族迁徙。这暗合荀子‘审后王’之道。不是法后王,而是审后王。审是审查探究历代君王得失,这个迁族古已有之,汉代就一直这样做……” 接下来,刘延年大谈特谈“审后王”,把几个老朋友说得面黑如炭。 “砰!” 一个朋友狠狠撂下酒杯,怒斥道:“你这厮寡廉鲜耻、背信弃义,今日便与你割袍断席。拿刀子来!” 仆从送来刀子,这人割袍而去。 其他几个朋友,也摇头叹息,纷纷离开酒桌。 刘延年大喊:“尔等不知荀子大道,改天与你们细细分说。” 领到拆族迁徙的苦差事,彻底摧毁了刘延年的人设,这厮已经有点精神不正常了。 或许,他是故意这样的。 刘延年又跑去见正在丈田的魏良臣:“魏总督当面,在下有礼了。不知魏总督可曾读《荀子》?” 魏良臣一头雾水:“读过。” 刘延年说道:“我近日读官家所注《荀子正义》,颇有所得,且来与魏总督探讨一二。” 魏良臣道:“刘氏所学,难道不是一直非议荀子吗?” “那是我清江刘氏,一直对荀子有误解啊。”刘延年叹息。 魏良臣心里嘀咕:这人被陛下搞疯了吧?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