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足以让汪大庆欣喜若狂,他又多了两个可以交流的人。 第三天上午,轮到谢衍做学术报告。 一个随从抱着箱子进场,三个随从负责隔开人群,生怕把箱子里的玩意儿碰坏了。 听众早早的来了几个,其中就包括朱世镕和曹黯。 朱世镕走过来见礼:“没想到谢学士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中年人呢。鄙人朱世镕,与谢学士通过两封信。” 谢衍遇到笔友,连忙还礼道:“原来是朱教授,多谢阁下写信支持。” 朱世镕说道:“那你该多谢曹学士,是他最先审你的论文,又把你的论文推荐给我。” 又是一位笔友,谢衍连忙见礼。 曹黯回礼笑道:“神交好友,不必客气。” 谢衍一边聊着,一边打开箱子。 朱世镕和曹黯两人,以为是什么实验器材,便回到座位等着报告会开始。 渐渐的,他们发现不对劲,很快又跑去台上,近距离观察谢衍在干啥。 只见谢衍拆开外层的棉布,扒掉棉布包裹的棉花,接着又拆开一层棉布,里面还是包裹着棉花。 一层一层拆开,最里面用丝绸包裹,竟是个天平的小托盘。 就这样一层又一层的拆开,很快又拆除奇怪的部件。似乎是天平臂,但也过于短了。 继续拆包裹,居然连砝码也被层层包好。 还有好几块玻璃? 谢衍首先组装出一个玻璃盒子,四面皆为木制框架,左右两边有小门可以打开。 朱世镕指着一个小布袋问:“里面装着什么?” 谢衍说道:“木炭。不管是平时保管,还是拿来做实验,天平都要放在玻璃盒子里,木炭可以保持干燥的空气环境。” 越来越多学者走进来,都被这稀奇古怪的天平吸引,人们渐渐把讲台围成一个圈。 “老会长来了!” 大部分学者跑去迎接老会长,但还是剩下一些,被天平给硬控得无法挪动脚步。 老会长见讲台上围着人,也好奇的被人搀扶过来。 这个时候,天平已经组装完毕,谢衍正在通过多个旋钮进行调试。 又过一阵。 “大长公主来了!” 大长公主缓步走过来,发髻上的步摇非常有节奏的晃动。 “他们围在那里作甚?”大长公主好奇道。 一个学者说:“小谢学士在组装调试天平。天平臂很短,还放在玻璃盒子里,着实让人看不明白。” 于是乎,大长公主也围过去,学者们纷纷让出空间。 此后还有学者陆续到来,见讲台里三层外三层被围住,他们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