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鱼儿上钩-《两球成名》


    第(2/3)页

    “还在聊?”王*丹只好松了点劲,转头瞧了眼球场正中。

    球员们已经陆续走回更衣室,场地正中的两个家伙却像忘了时间一般,在那聊起来没完。

    场边混合区原本是即时采访的地方,此时一堆人举着摄像机,镜头对准了他们。

    “胆子还真大,就不怕明天的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声?”

    听了这话,李娟摇了摇头,一脸严肃。

    “没这份胆量,成不了大事。”

    ......

    对于阿森纳人来说,过去的两周是种煎熬。尤其是整个假期都在欢乐中度过之后,这种煎熬引发的负面情绪被放大了数倍,以至于两轮比赛过后,铁杆球迷都忍不住唉声叹气了。

    原本有些摇摆不定的球迷更是悲观失望,没少在各种平台上批评自家球员。

    尤墨首当其冲,被人当成了靶子,万箭穿心的那种。

    他是眼下这支阿森纳队的主心骨,也是背锅的不二人选,由于场外新闻不断,温格都甘拜下风,没有因为球队战绩不佳挨多少批评。

    结果在一片唱哀声中,一场胜利打了所有人的脸。

    利物浦人面红耳赤,赛前持悲观论调的阿森纳人也不例外,自己动手,脸打的啪啪响。

    考虑到一周之后四员大将就能回归阵中,这脸打的再脆再响也值得。

    “......天呐!我的脸好痛,不过心里很爽,有没有和我一样的?”

    “......果然‘大场面先生’,这五个字我服!”

    “......托马斯*罗西基持续出色,弗雷德里克*永贝里大放异彩,不过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回来了!”

    与此同时,猛拍了两周砖头之后,砖家们也纷纷转向,一副很有先见之明的样儿分析出了一,二,三.......

    “.......比赛的胜负手出现在利物浦进球之后,阿森纳球员们知耻而后勇,绝地反击拿下胜利!”

    “.......冠军带来了气质上的改变,或许有时不在状态,但强强对话正是豪门气质的最佳舞台!”

    “.......球队处于困境时,的领袖作用彰显无遗。沉沦了两场比赛之后,他的斗志没有被磨灭,反而变得更加锐利!”

    这些评论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没什么干货,真正的内行不屑一顾。

    马丁*泰勒的专栏俨然成了阿森纳支持者寻求深度的地方,这次也不例外。

    “......精神层面上的较量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赢球之后更是会得到一片追捧,在这里反复讨论缺乏意义。”

    “竞技层面他的提升堪称一年一个台阶,让我们来瞧一瞧,他在已经完成的四个赛季中,是怎样从新秀变成巨星的。”

    “1996到1997赛季,他以16岁的年龄亮相德乙赛场,成为不幸降级的凯泽斯劳滕病急乱投医的药方。说老实话,没有任何成年队比赛经历的家伙,又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除了进球,还能干嘛?”

    “或许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他在职业生涯的处子赛季中,就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前锋,除了抢点捡漏之外毫无存在感的那种!”

    “不过这正是他对自身特点非常了解的情况下,采取的最好办法。”

    “一种既能帮助球队前进,又能保持成长速度,避免学费交的过多带给球队伤害的办法!”

    “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能办到的人不多。最终他成功了,他与球队一起稳步提升,最终以德乙冠军的身份开始了德甲征程。”

    “身为升班马,他可以和球队一起保持上赛季的踢法,也没人会过于苛责一个刚满17岁的家伙。不过他从不愿意在舒适区呆着不出来,于是新赛季中他频频回撤参与防守,在单纯的机会主义前锋前面加上了‘中场绞肉机’五个大字。”

    “想在积极参与防守的同时进攻端屡有斩获,难度不一般的大,风险也相当可观。最终他用奇迹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也让自己的比赛参与度进一步提升,超出了正常水平,已经有了自由人的雏形。”

    “来到阿森纳的第一年,所有人都在怀疑他的脚下技术是否能达到球队的要求。结果没想到,球队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以及人员问题改变了打法,若不是最后阶段的伤病影响,卫冕联赛冠军毫无压力。”

    “这一阶段他的提升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事实上能在阿森纳这种球队踢中锋与后腰两个位置,他的脚下技术已经远胜从前了,只是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瞧不出来。”

    “为了继续磨练脚下技术顺便帮助球队前进,上个赛季他成了一名中卫,不但在防守端屡有精彩发挥,任意球还成了球队稳定的得分点。与此同时,脚下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到了赛季末段,开始屡屡上演单骑闯关的好戏!”

    ”这个赛季只踢了三场比赛,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刚刚结束的比赛中看到,他再次走出了舒适区,把进攻组织者当成了下一阶段的目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