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笺篇 第九十八章 再次爆炸-《妖下之恋》


    第(3/3)页

    拥有能力的人应当慈爱众生,用一颗包容一切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即使不包容也不能伤害,救人一命者他日若坠于混沌命归于西就当被救一命,佛说人的一切苦厄,都来自于人的烦恼,来自于人的心念妄动。

    有苏灵昔日还有些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总说伽音泪只能赠送与有缘人,有缘人即是那些即将归于混沌的人,也就是母亲说的伽音泪索要救得有缘人。在佛教大正藏经集部《佛说骂意经》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句中的浮屠原来叫佛塔,句子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无量,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而在这次案件中牺牲的指挥长就是这样救人一命却牺牲了自我的人。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苦。只要做到心念不动,人的各种苦与烦恼,就全部消除了。

    然而伽音泪能救命却解不了世间的苦。

    “他们会去该去的地方,但,”但他们的家人又该是何等的悲伤和痛苦,一切都是因为人的贪欲一桩又一桩让人悲痛的案件,何时才会是个头。

    有苏灵轻叹了一声,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会要求被拯救的原因。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或许人生来就有贪欲这一说,但生活的环境会是决定这贪欲是否被放大还是缩小的关键。

    “贪欲焚心,正法生则难,贪欲求世乐,乐增不净业。”意谓:贪欲之火能焚烧自相续的善根,故产生正法非常困难,因为贪欲导致追求世间的安乐,在安乐越来越增长时,不净业就会不断增加。因此,若无法对治自相续的贪欲之毒,要想戒律清净、精进修法也是不可能的。就像乌鸦误服毒物后,会断绝命根一样。究其原因,以自私自利心怎能调伏、化解贪欲之毒呢?反而言之,谁有调伏贪欲之毒的能力,谁就是真正的菩萨。

    既然有这个能挽救人们脱离痛苦的机会和能力,又怎能因为其中的一点困难而放弃。

    “由于贪执五欲使烦恼增强,从而感受痛苦,犹如飞蛾因贪求色法而扑向灯光,以致被焚;野兽因贪闻琵琶妙音而遭猎杀;蜜蜂因贪享蜂蜜之源的花朵而缚于花丛中,闭气身亡;鱼类为鱼钩上的诱饵所欺惑而遭捕杀;大象因贪执清凉触受而步入湖中导致送命。……烦恼从五种欲妙中产生,以此漂泊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这五欲比剧毒更可怕。”

    “贪心炽盛的人无恶不作”。当人不能自主,随着贪心转的时候,便会做出很多泯灭人性的恶行,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就如同宁家人,即使拥有了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但依旧无法阻止他们强大的野心。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贪欲,何忧何畏,他们为了心中的贪欲又何曾忧患过。

    可这如同消耗自己生命的做法又怎么能经受时间和人世的考验,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刀口舔血的事怎么不让人新生寒畏。

    “可是,姐,如果再不把这背后的人给抓住,即使你救得了现在这群人,以后又该怎么办?”蒲兴闻也知道有苏灵到底在做些什么,但事实又摆在眼前,如果宁家人一天不被抓到,这种事可能会再发生,牵连的人可能会更广泛。

    有苏灵听罢也明白蒲兴闻的意思,即使她今天救了这些人,但祸害的源头不除掉,即使她有再多的眼泪也无济于事,事情终究会再发生,而像指挥长和这些年纪相仿的人,又会有多少人葬送在这上面,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