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 鬼的精神世界-《妖下之恋》


    第(2/3)页

    运气真是不坏,《三娘教子》的引子是愁锁双眉,这个愁和守,辙口相同,再拉长了音,大部分观众还就没听出来。小小的失误,吓了梅老板一身汗冷,这要唱完了第二个字才想起来唱错戏,那天就要迎来倒好儿了。

    不过呢,话说回来,梅先生演戏很谨慎,并不是老在这个地方出错,总不算是“闹鬼”。

    当时京剧界艺人之间精诚团结,看到别人台上出错,自己常常会设法尽量去补救。这也给观众们带来了难得的花絮,常能博人一笑,于是也就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相声中去。这类段子也就不一定是真人真事,大多是相声演员根据梨园轶话编的。

    原安徽省曲艺团相声名家马三立大师的高徒高笑林先生就曾经演过这样一个段子,说是有一次某著名老生在天津演《四郎探母》,哈宝山先生为之配演杨六郎,演到《见娘》这一出时,六郎唱:我与四哥把路带。

    老生杨四郎应接唱:“后堂去见老萱台。可不知怎么鬼使神差,这老生竟临场忘词,哈宝山一看情况不妙,连忙接唱下句:代兄禀报老萱台。哈宝山救了某名老生,不知就里的人就被蒙过去了。哈先生未让这位老生僵在台上,戏德可嘉。

    另外还有一个《文昭关》的段子,说是某大角一次演《文昭关》,就快要扮完戏,只剩下宝剑未挂了,可跟包的这时恰巧闹肚子,急着上厕所,就对旁边一个黄包车车夫呶呶嘴,请他帮忙把墙上的宝剑拿下来给大角挂在腰间。

    可这位拉车的车夫是外行,等跟包的上厕所,他把墙上靠着宝剑挂的腰刀取下来挂在角儿的身上,而这角儿也粗心大意,没有检查就匆忙上场,一下子吃了个倒好。

    角儿一想,我还没开口唱啦,怎地就出错了?不对呀!再一摸腰间,敢情挂的是腰刀不是宝剑,心想毛病出在这儿了,怪不得吃倒好呢,宁穿破,不穿错嘛,还好这位角儿有舞台经验,未被倒好乱了方寸,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本来剧中人伍子胥唱的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枉挂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

    现在身上挂的是腰刀,再唱这词儿更要得倒好了,于是临场改词“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一路盘费花光了,卖了宝剑买了刀”。把“言前”辙改为“遥条”辙,既合辙押韵,又符合人物的境况,招来满堂喝彩声。

    还有一个龙套的故事。说的是演《空城计》,司马懿带兵攻打西城,诸葛亮缺兵少将,弄了个空城把司马懿吓跑了。

    这天演出不巧司马懿的一个龙套(小兵儿)病了,现拉了一个棒槌(没上过台)演这个龙套,还是个四旗。龙套分四个旗,头旗、二旗、三旗、四旗,头旗和三旗站在一边,二旗和四旗站另一边儿。然后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上场,最后司马懿上场。

    剧务让三旗带着这个棒槌四旗,让这棒槌四旗跟着三旗。结果这棒槌四旗跟啊跟,一直跟着三旗,结果龙套成一边一个一边仨了。

    等司马懿上场,正好赶上看戏的给龙套叫倒好,演司马懿的是角儿啊,没遇见过啊,心想怎么了,没带胡子?一摸,带啦;衣服穿错了?一看,没有啊,再往台上看,呵,气大了,冲着四旗努嘴挤眼,那意思让他过来,这个四旗就不过去,心里还想呢,干嘛我过去,让司马师司马昭都站一边不就匀乎了嘛。

    这司马懿一着急可出声了,打鼓的一听叫板啦,有唱儿啊,得,家伙事儿全响了。司马懿一听没辙了,唱吧,现编了几句词儿

    “上得台来用目观,不由老夫怒气发,往日里都是一边俩,今日一边一个一边仨,努嘴挤眼你全不怕,害得老夫我把你拉,(拽这个跑龙套的)你给我过来吧!”

    “笑话倒是这么说着,然而这世上还真有一个听戏闹鬼却是因为申冤给闹的,也算是有所用处吧。”

    田都元帅乃是中国民间的一个神灵,但凡是要开戏的时候都会拜一拜这位元帅,让元帅保佑他们在唱歌或者唱戏的时候,平平安安,演出顺利,而且拜祭他的人都知道,田都元帅因为是螃蟹所救,所以他不吃螃蟹,拜祭的时候,千万不能放螃蟹,这是大忌。

    当时也正值元宵佳节,外面都在猜灯谜、看灯会,可是这时候却有人来击鼓鸣冤,包公马上升堂。

    扮演包公的戏子,穿着戏服,化好妆,两眼一瞪,发出炯炯有神的目光,粗粗的浓眉上扬,全身上下一股英气,非常有震慑力。

    包公一拍惊堂令板,喝道:“你等有什么冤情,从实道来,好让本官为你作主。

    然而,扮演乡绅的是另一个戏子,化好妆,跪在堂下,禀道:“我叫陈强,在香江接头上开了一家旅店,接纳过往的住客,可是那天住在客房的张天,竟然偷我店里的东西,求大人给我做主~”

    接下来的戏,就是包公传张天上来对质,并且说明那天发生的事。

    然而,饰演上天的戏子也上台了,也该张天说话,可是这时候突然刮来一股怪风,台上的人全都感受到了,一股冰凉刺骨的感觉灌入骨髓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