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工匠不可能给每一户人家都修固定窖,只为村子修二十个,村子出钱买材料。 …… 晚饭的时候,赵礼得到了三个小册子,建砖瓦窑的、建水泥窑的、建陶瓷窑的。 朱标对赵礼说:“赵里长,本地有冶铁的地方,去那里找矿渣能够烧水泥,磨水泥用水车驱动。 砖瓦窑为村子将来盖房子做准备,也为其他地方来煤矿的人盖房舍准备。 至于陶瓷窑,瓷器能多卖点钱,陶器最为实用,百姓日常离不开。 煤矿开始增加业务,等你们的窑建好,懂得简单的技术后,那边的焦炭也就开始提供了。 你们得花钱买,不能偷,有账的,焦炭能够提供更高的温度与更持续、稳定的供热,比柴窑好掌握。” 赵礼手上拿着三个册子,听完朱标的话,噗嗵跪,使劲磕头:“谢谢太子殿下,谢谢太子殿下……” “起来吧!”朱标出声,旁边有人过来把赵礼给拉起来。 “本宫想把赵家村打造成汝州的另一个下丘村,不指望你们研发出新技术,只要能够变富裕,让其他村子愿意学即可。” 朱标道明缘由,树立标杆,让更多的村子见到如何努力提高生活水平。 地还是要继续种,种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矿物肥与农家肥,加上自然农药。 再土地增产增收的情况下,利用当地的煤炭、黏土、铁矿资源,发展小手工业。 形成集群效果,让外地商人愿意过来进货,加上航运的保证,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当越来越多有这种引导性的村子出现时,其他的村子自然着急。 宁国府和太平府旁边的州府就已经着急了,人家百姓一年的收入顶上其他地方百姓两年,甚至更多。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