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火炕不温文书记-《大明守村人》


    第(2/3)页

    人在炕上,地上放一盆水,第二天早上的时候,那盆水就结冰了,未必都冻硬,至少上面会有一层冰。

    实际上在这里即便有火炕,晚上睡觉也不是很暖和,炕面确实是热的,但这个热气无法让整个屋子里都热。

    一男一女谁还没问题,大不了抱着,最好的姿势是女的把后背给男的,这样女的就不冷了,男的冻后背。

    人睡火炕时躺着,脑袋如果露出来,冻鼻子,冻得直流鼻涕,鼻头红彤彤的,后背烙着难受,烫。

    别看不管环境怎么样,这里都有人生活,生活与生活不一样,年年在屋子里冻死人是生活,年年都暖和着睡觉也是生活。

    一般就是用被把脑袋蒙上,直接蒙又压得难受,侧身,脚缩起来,尽量把自己团成个团儿,不然脚下冷。

    有火炕的东北就这样,冬天的时候就怕起来,炉子都灭了,被窝里暖和,一出被窝……

    即便如此,有个火炕也是无数人家向往的,尤其是砖头盘的,它结实。

    如果弄泥坯子来盘,一个不小心就是一个大洞,而且还害怕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烟囱进来。

    “需要更多的独轮车,这里的木头好用不?”

    朱樉看见有人背砖赶路,用个木头架子,砖码在上面,一次能码三、四十块。

    这一块砖可是五斤,朱闻天那时的标准红砖。

    四十块一背,二百斤的分量,换成独轮车,多装一倍的砖头,推起来也比背着四十块轻松。

    “木头?树有,木头……有,真有,滚木,大的,那个木头好,有小城墙,在上面来回扔。”

    刘晟想着木头,突然想起来元朝的时候这边有战争武器,其中就有滚木。

    里长想了想,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册子,对照着说:“有红松林,年头久的看着合适伐倒。”

    朱闻天知道这里有什么东西,松树,长了很多年的松树,因为有大松子,正常生长,不人为干涉,需要几十年才能结松子。

    这种木头好,有一段时间就用它来做火车轨道的枕木,大量砍伐。

    直到后来木头值钱了,才开始用水泥。

    红松大家都知道,刘晟最熟悉,他天天能看到,现在扫一眼周围,就有高大的红松。

    故此众人的心思未放在里长说的红松上,而是他手上的册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