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我叫刘病己-《装绅弄鬼》
第(2/3)页
但还是不足为外人道。”
“我明白了。”
于祖佳说:”以后叫上或者王,对哪!我还是先见方士哪。”方士是一个白须飘飘的老头子,于祖佳从他身上看不出自己熟悉的任何面貌,他对于祖佳发表一番复杂的礼仪和辞藻。
于祖佳半懂不懂。
挥手屏退左右后,于祖佳诚恳对方士说:”仙翁,不必多礼,我们俚语相见如何?”仙翁说:”甚善!”
于祖佳说:”我想问仙翁几个问题。”仙翁:”善!”于祖佳直接问:”仙翁可是听说过卸岭门的?”
”卸岭门?”仙翁摆摆头说:”没听说过。
仙翁看不出撒谎的样子。”丹道呢?龙虎山呢?”仙翁还是摆摆头。”那丹道教呢?”于祖佳想起什么了说。”丹道?”仙翁问:”何谓‘教’哉?”
“恩……!”于祖佳试图解释说”教是一种组织,组织里的人都有同样的信仰。”
“何谓组织?”仙翁又赶兴趣地追问。”这,”于祖佳心想,干脆我开课讲学算了:”就是一群人在一起,都相信某个事情,或者说,某个神灵什么的。”
“那吾等都是丹道的。”仙翁说:”吾等都相信天尊、相信天道降临。”
“吾等?”于祖佳问:”吾等都是谁呢?”
“吾等所有神巫、方士哪!”
“有多少神巫、方士呢?”
“多乎!”仙翁说:”国有卜者、城有城师、私邑处有处师。
天有天师、地有地师……”于祖佳有diǎn晕了,转换话题又问:”天尊是谁?”仙翁说:”是无上的神哪。
吾等扶鸾施术,都是遵照天尊之意哪。”
“天尊叫什么名字?”于祖佳问。”愧也!困住吾!”仙翁说。
从此,仙翁陷入了哲学的沉思,他思考的第一哲学问题就是:天尊何名?和别的神巫、方士交流时,他们也老探讨这个问题。
经过了解,于祖佳才知道:大汉的神巫、方士非常多,甚至连不少儒臣都是神巫出生,神巫是有文化的表现,人们生、婚、丧、播种、盖屋……都要问神巫、扶鸾什么的。想当初前朝坑儒事件使方士力量大受打击。这也是秦朝和西汉初期神仙信仰在王朝上并不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两汉时求取长生成仙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实行的难度都较大。这些方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服食术、辟谷术与食气术、导引术与行气术、双修身术。服食术所服“不死药”主要是草本药物、金玉、丹砂等。这些仙药可以向仙人求取,也可自己制造。仙人不在深山就在海中,前往寻觅恐有性命之忧;制造仙药需用金玉、丹砂等矿物,成本太高,一般百姓也难以承受。辟谷食气术不可食用五谷杂粮,只能进食一些特殊食物,这显然无法长期施行。导引行气之术,较易操作并且有强身健体之效,但功效有限,作为长生成仙之术似乎缺乏说服力。双修身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只能私相传授,大规模推行实无可能。方法虽多,可供普通大众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案还真是难找。在最高上位者热衷此道时,民众们可能会头脑发热,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好命,但当这些权贵们一命呜呼时,大家也就逐渐理智清醒起来,对长生成仙的真实性犯起了嘀咕。
然而汉武帝到了老年,最好神仙方术求长生术,“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书?郊祀志上》。他大搞求仙活动是从元光二年,公无前134年时开始,在这一年方士李少君进献求仙方略。三年前,征和元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严。这时,方士和各类神巫多聚集在京师长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门的奇幻邪术迷惑众人,无所不为。一些女巫来于宫中,教宫中美人躲避灾难的办法,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进行祭祀。因相互妒忌争吵时,就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汉武帝大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的大臣共杀了数百人。
汉武帝产生疑心以后,有一次,在白天小睡,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霍然惊醒,从此感到身体不舒服,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
江充便定下奸谋,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的。于是汉武帝派江充为使者,负责查出巫蛊案。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夜间守祷祝及自称能见到鬼魂的人,又命人事先在一些地方洒上血污,然后对被捕之人进行审讯,将那些染上血污的地方指为他们以邪术害人之处,并施以铁钳烧灼之刑,强迫他们认罪。于是百姓们相互诬指对方用巫蛊害人;官吏则每每参劾别人为大逆不道。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到各郡、国,因此而死的先后共有数万人,愈演愈烈。
为此,神巫、方士,儒臣都告诫汉武帝:国之将危!可惜汉武帝却是个信神的天子,不理会这些,反而嫌后宫皇后美色不足,只是独宠封禅归来访求的美色钩弋夫人。
忠心耿耿的田千秋奋不顾身上表谏,但汉武帝身边宠臣宦者苏文一直看不惯田千秋,乘机挑拨,汉武帝于是把田千秋逐出长安。
从此朝中,无人再敢直言进谏了。
但江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他自以为与太子刘据、卫皇后有嫌隙,而《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一朝天子一朝臣,而王天下者占据的是什么地位?继承者,未来的嗣帝,臣子该如何对待他,还用说吗?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出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有这样的圣人教诲,立子要立母亲身份贵重的贵子,那么太子刘据继续在太子位上,钩弋夫人的儿子,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要坐天下名不正言不顺,使父亲为难,又使江充一党面临危险,于是,只能是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江充窥探出汉武帝的疑惧心理,便指使胡人巫师檀何言称:“宫中有蛊气,不将这蛊气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会好。”于是汉武帝派江充进入宫中,直至宫禁深处,毁坏皇帝的宝座,挖地找蛊;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协助江充。
江充先从后宫中汉武帝已很少理会的妃嫔的房间着手,然后依次搜寻,一直搜到皇后宫和太子宫中,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江充扬言:“在太子宫中找出的木头人最多,还有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内容大逆不道,应当奏闻陛下。”
刘据非常害怕,问少傅石德应当怎么办。石德害怕,因为如果放不下太子之位下场就像孝己/伯奇一样,被后母陷害最后落得流放/身死,而自己是太子的老师而理所当然的受牵连被杀,便对刘据说:“先前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蛊害人之罪而被杀死,如今巫师与皇上的使者又从宫中挖出证据,不知是巫师放置的呢,还是确实有,自己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你可假传圣旨,将江充等人逮捕下狱,彻底追究其奸谋。况且陛下有病住在甘泉宫,皇后和您派去请安的人都没能见到陛下,陛下是否还在,实未可知,而奸臣竟敢如此,难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苏之事了吗!”刘据说:“我这作儿子的怎能擅自诛杀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宫请罪,或许能侥幸无事。”刘据打算亲自前往甘泉宫,但江充却抓住刘据之事逼迫甚急,刘据想不出别的办法,于是按着石德的计策行事。
秋七月壬午,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诏书,被刘据门客杀死。刘据亲自监杀江充,骂道:“你这赵国的奴才,先前扰害你们国王父子,还嫌不够,如今又来扰害我们父子!”又将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长安大乱,刘据派侍从门客无且携带符节乘夜进入未央宫长秋门,通过长御女官倚华将一切报告卫皇后,然后调发皇家马的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器库拿出武器,又调发长乐宫的卫卒。长安城中一片混乱,纷纷传言:“太子造反”。苏文得以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很不像话。
汉武帝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因而派使臣召刘据前来。使臣不敢进入长安,回去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逃了回来。”汉武帝大怒。丞相刘屈氂听到事变消息后,抽身就逃,连丞相的官印、绶带都丢掉了,派长史乘驿站快马奏报汉武帝。汉武帝问道:“丞相是怎么做的?”长史回答说:“丞相封锁消息,没敢发兵。”汉武帝生气地说:“事情已经这样沸沸扬扬,还有什么秘密可言!丞相没有周公的遗风,难道周公能不杀管叔和蔡叔吗!”于是给丞相颁赐印有玺印的诏书,命令他:“捕杀叛逆者,朕自会赏罚分明。应用牛车作为掩护,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杀伤过多兵卒崐!紧守城门,决不能让叛军冲出长安城!”
刘据发表宣言,向文武百官发出号令说:“陛下因病困居甘泉宫,我怀疑可能发生了变故,奸臣们想乘机叛乱。汉武帝于是从甘泉宫返回,来到长安城西建章宫,颁布诏书征调三辅附近各县的军队,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员,归丞相兼职统辖。陛下也派使者假传圣旨,将关在长安中都官狱中的囚徒赦免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门客张光等分别统辖;又派长安囚徒如侯持符节征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一律全副武装前来会合。
侍郎马通受汉武帝派遣来到长安,得知此事后立即追赶前去,将如侯逮捕,并告诉胡人:“如侯带来的符节是假的,不能听他调遣!”于是将如侯处死,带领胡人骑兵开进长安;又征调船兵楫棹士,交给大鸿胪商丘成指挥。当初,汉朝的符节是纯赤色,因刘据用赤色符节,所以在汉武帝所发的符节上改加黄缨以示区别。
那一日,血流成河。本质理由,只有一个。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刘据来到北军军营南门之外,站在车上,将护北军使者任安召出,颁与符节,命令任安发兵。但任安拜受符节后,却返回营中,闭门不出。刘据带人离去,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丞相刘屈氂率领的军队,双方会战五天,死亡数万人,鲜血像水一样留入街边的水沟。民间都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依附太子,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终于刘据兵败,南逃到长安城覆盎门。司直田仁正率兵把守城门,因觉得刘据与汉武帝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急,所以使刘据得以逃出城外。刘屈氂要杀田仁,御史大夫暴胜之对刘屈氂说:“司直为朝廷二千石大员,理应先行奏请,怎能擅自斩杀呢!”于是刘屈氂将田仁释放。
汉武帝听说后大发雷霆,将暴胜之逮捕治罪,责问他道:“司直放走谋反的人,丞相杀他,是执行国家的法律,你为什么要擅加阻止?”暴胜之惶恐不安,自杀而死。汉武帝下诏派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携带皇帝下达的谕旨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皇后自杀。
汉武帝认为,任安是老官吏,见出现战乱之事,想坐观成败,看谁取胜就归附谁,对朝廷怀有二心,因此将任安与田仁一同腰斩,汉武帝因马通擒获如侯,封其为重合侯;长安男子景建跟随马通,擒获石德,封其为德侯;商丘成奋力战斗,擒获张光,封其侯。刘据的众门客,因曾经出入宫门,所以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刘据发兵谋反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各级官吏和兵卒凡非出于本心,而被刘据挟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因刘据逃亡在外,所以开始在长安各城门设置屯守军队。
汉武帝愤怒异常,群臣感到忧虑和恐惧,不知如何是好。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汉武帝说:“我听说:父亲就好比是天,母亲就好比是地,儿子就好比是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静,大地安然,万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爱,儿子才能孝顺。如今皇太子本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将承继万世大业,执行祖宗的重托,论关系又是皇上的嫡长子。江充本为一介平民,不过是个市井中的奴才罢了,陛下却对他尊显重用,让他挟至尊之命来迫害皇太子,纠集一批奸邪小人,对皇太子进行欺诈栽赃、逼迫陷害,使陛下与太子的父子至亲关系隔塞不通。太子进则不能面见皇上,退则被乱臣的陷害困扰,独自蒙冤,无处申诉,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杀死江充,却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为陛下的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过是为了救难,使自己免遭别人的陷害罢了,臣认为并非有什么险恶的用心。
《诗经》上说:‘绿蝇往来落篱笆,谦谦君子不信谗。否则谗言无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乱。’以往,江充曾以谗言害死赵太子,天下人无不知晓。而今陛下不加调查,就过分地责备太子,发雷霆之怒,征调大军追捕太子,还命丞相亲自指挥,致使智慧之人不敢进言,善辩之士难以张口,我心中实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宽心怀,平心静气,不要苛求自己的亲人,不要对太子的错误耿耿于怀,立即结束对太子的征讨,不要让太子长期逃亡在外!我以对陛下的一片忠心,随时准备献出我短暂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宫外。”奏章递上去,汉武帝见到后受到感动而醒悟,但还没有公开颁布赦免。
刘据向东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刘据。刘据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刘据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地方官围捕刘据。刘据自己估计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紧闭房门,自缢而死。前来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阳男子名叫张富昌,用脚踹开房门。新安县令史李寿跑上前去,将刘据抱住解下。主人与搜捕刘据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于祖佳了解得越多,也痛心地感到:这汉武帝也确实该亡了,实在不象话!这日,于祖佳进门前,他的心突然奇怪地跳了一下。
外祖母和仙翁都在。
于祖佳见过他们,坐定!外祖母等了一会。
他们才在两个丫鬟的带领下,带去一处宫殿,见到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子,走了出来。
来自现代社会的于祖佳都不禁认为:太美了。”钩弋夫人!”于祖佳脱口而出。
之前,外祖母和仙翁正在小心翼翼的打量……此时见到钩弋夫人没有横眉怒目,而微笑diǎn头,赶紧说了他们的身份和诉求。
钩弋夫人轻声细语:”此佳儿甚善!”
于祖佳没听见他们的话,心里琢磨着李医生的话:大汉初年盛行黄老之道。黄老之道盛行始自汉惠帝,终于汉武帝。黄老道是丹道大道的一个分支,既重治国又重养生。“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淡,其治无为,正身共,恭己而阴阳自和,无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白成。在战国时期,黄帝就已被改造成了仙人。《庄子?大宗师》说黄帝得了“道”,“以登云之”;《在宥》篇则详细叙述了黄帝向仙人广成子问“道”从而由人王一跃为仙人的过程。至于老子,在大汉初就已变得十分神秘,据说他“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莫知其所终”汉武帝时,不仅黄帝、老子这些年代古远的人物成了仙,就连二百多年前的黄老学派先师也摇身一变成了世人津津乐道的仙人。
《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日:‘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日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曹参出生于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为齐相,从盖公学黄老之术,到武帝即位,公元前40年又相距了60年。因此安期生的生活皇朝也就大概比汉武帝早200年左右。就是这位隐士兼学者,在汉武帝时却变成了一位海外仙人,“食巨枣,大如瓜”,“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黄老学派的宗师们纷纷得道成仙,这表明汉初黄老之学已经和神仙宗旨紧密联系,神仙信仰已经成为其的一部分。黄老之道的盛行对神仙信仰的发展、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它在大汉中期的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钩弋夫人以后,儒家黄老、方仙道两派开始失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和眼前这个女人有直接的关系吗?还是仅仅是正巧在我处的时代两派失道?可是两派在何处呢?……历史变化,会现在就把我送走吗?还是过段时间……原来的历史是什么时候改变的?于祖佳看着钩弋夫人,脑子里思绪万千,呆呆地怔在那里!在钩弋夫人看来,男人从大到小,痴痴看她的目光我早就习惯了。
但是,眼前这个小男孩,在痴看他的同时,眼里似乎还有更深的内容,钩弋夫人有diǎn迷惑。
把史家人带到这里时已经早听到了关于皇曾孙的种种传闻。
如今,他立在我面前,幽雅不凡的气度和忧郁的眼神……瞬间征服了这个为人母的女子,钩弋夫人感到那种想疼爱这个男人的感觉,象一把箭一样,刺中了自己的心。
于祖佳老想着李医生的话:认为,钩弋夫人在献给汉武帝之前,被带给背后的人……譬如卸岭门做了手脚。
可是这卸岭门此刻还是默默无闻,幕后黑手在何处呢?那么,在现代社会的推测错了吗?于祖佳又不敢肯定。
不过钩弋夫人到底为什么握拳呢?于祖佳决定弄清楚。
所以他假装小孩子,经常找机会和钩弋夫人聊一会儿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