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龙与亚瑟王-《装绅弄鬼》
第(3/3)页
禹是黄帝的玄孙,从黄帝到禹,共五世,皆同姓而异其国。《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里的“鲧”即是大禹之父。王嘉《拾遗记》说鲧死,“化为黄熊”,或曰“化为玄鱼。《山海经·海内经》又载“鲧复生禹”,“复”即“遗腹子”。所以《吴越春秋·无余外传》卷说禹母“剖胁”而产禹。而大禹“在谷是虫,出谷便是龙”。按照《大戴礼·曾子天圆》曰:“羽虫之精曰凤,介虫之精曰龟,鳞虫之精曰龙”。鳞片之虫,最高级者是龙。甚至《说文》曰:“禹,虫也”。上古,兽统名之曰虫,许慎据此训禹为虫。
甲骨文有禹这个会意字,金文(禹)字带“箭头”形的那条曲线就是一条毒蛇,的形状,横的一条是一根带杈的木棍,这就表示木棍打蛇的意思。小篆(禹)字的形体,蛇形犹在,而木棍形则变得更为复杂了。楷书禹字就源自于小篆。《玉篇·虫部》曰:“蠁,禹虫也。”所以,神话传说中公元前2070年,禹杀共工大将相柳,就是化为一条龙斗法。共工一直是野心勃勃,之前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中支撑世界的天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带来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镇压,治水成功。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相柳氏神或人,共工之臣,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沼泽地里有帝台遗迹,至今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
相柳又称相繇,共工氏之臣,上古凶神。常伴共工氏左右,勇冠三军,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推断,蚩尤、东夷与共工族的联军兵败后,后卿流亡天涯。共工一时心灰意冷,命后卿遗脉的术器继位,后土执掌国政,相柳与无支祁执掌军政。相柳与无支祁联手排挤后土一脉,恰因聻族异动,后土出走建立幽都。相柳与无支祁挟持术器,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尧舜时,列术器为代表的共工集团主战派为四罪之一。后,姒禹以防风氏为向导,招降河伯冯夷。相柳震怒,号召天吴兄妹、江疑、列缺等起大军,讨伐叛逆。河伯冯夷陷入重围,姒禹任命的治水军师灵姑胥巧妙调度,派遣女娲援军的夔龙和霸下利用相柳、天吴等人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
外围的姒禹则孤身一人,亲自面见了天吴、江疑与列缺,使得他们各自退兵。相柳大军被瓦解,孤身逃逸。姒禹亲自追击,斩杀相柳于大沼泽旁。相柳死后,其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弥留时流出的口水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此战或又传说为《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大陆。实际上是说共工氏一度是大陆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这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九个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共工氏居住地在后世的豫南省辉县,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豫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这个地方古代称为大陆,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头蛇传说。后来,这里往西的山区中还有大陆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共工死不改悔,继续在黄帝的接班人颛顼治世的皇朝反叛,被颛顼派去的大禹击败,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龙蛇战争之继续。既然夏禹也是龙种,而《吴越春秋》说夏禹与狐图腾的成员涂山氏结婚。《阅微草堂笔记》说山西太谷县有狐突祠。《宋史·王嗣宗传》说:“城东有灵应公庙,傍有山穴,群狐处焉,妖巫挟之为人祸福,民甚信,向水旱疾疫悉祷之,民语为之讳‘狐’音”。所以狐也是一种图腾,与龙图腾也有关系。成为后世狐仙的滥觞。
而大禹治水,和赫梯神话中一幕极其相似,记载是赫梯神话中天空和风暴之神泰舒卜斩杀巨蛇伊卢扬卡的一幕。从赫梯的首都哈图什出土的块楔形文字碑片上面,雕刻了一个乔鲁姆博阿兹柯伊狮身人面像,碑的背景是一个赫梯族仪式。伊卢扬卡名字的来源可能是一个复合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原始印欧语中两个部分的意思都是“蛇”。这个词语的两个相同的部分进行倒置,这两个部分出现在拉丁美洲安圭拉语中,词缀是和英语当中的同源的,而这个词缀来源于来梵阿伊。所以传说故事在暴风之神和龙王伊卢扬卡的斗争中,伊卢扬卡大获全胜。
于是伊卢扬卡夺走了泰舒卜的眼睛和心脏银月:作为战败的代价,也可以解释为夺走了暴风之神的神力。泰舒卜向赫拉的女神伊娜拉什求援。作为回报,她让泰舒卜承诺他会承认伊娜拉什和一位凡人的爱情。伊娜拉什为伊卢扬卡策划了一个陷阱。她要泰舒卜准备大量的食物和酒,银月之夜来供奉龙王,引诱龙王喝酒。龙王将贡品一扫而空,喝的烂醉如泥。趁此机会迅速用绳子把伊卢扬卡捆了起来。
暴风之神泰舒卜召集其他的天神一起将伊卢扬卡杀死。而民间传说更为惊心动魄,为了报复打败自己的伊卢扬卡,暴风之神泰舒卜和一位凡人生下的女神结婚。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他长大后要和龙王伊卢扬卡的女儿结婚。暴风之神泰舒卜告诉他的儿子,要用泰舒卜的眼睛和心脏作为彩礼,儿子这样做了。这样,暴风之神的眼睛和心脏回到了它们主人那里,泰舒卜再次向龙王伊卢扬卡发起挑战。神子终于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战争,他发现他被他的父亲利用了。选择了站在伊卢扬卡这一边,因为他无法放弃他的妻子,最后,泰舒卜用风暴和闪电杀死了龙王伊卢扬卡和他的儿子。
这个版本出现在马拉蒂亚的相关文物中,陈列在土耳其安卡拉的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在1930年这篇赫梯神话被公之于众,泰舒卜和伊卢扬卡的战斗与宙斯和巨蛇提丰的战斗,与日本八岐大蛇和须佐之男的诡计神话相似点甚至大禹治水的龙蛇演义已经非常的明显了,即使赫梯神话尚未完全发现和破译……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大洪水和龙蛇神话的关系。毕竟在大禹治水的背后,是女娲为之背书,力阻诸古神贻害人间。败共工止洪水,斩玄龟补天柱,降青龙伏白虎,逐凶星除恶神。后世有诗赞曰'蛇纹之姬,圣灵之身。西疆斩风魔,东海杀雷神。南山收土妖,北荒伏火怪。终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从此龙蛇之属以五行之精为投名状,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当然在那个时代的动物界,人已经是万物之灵,龙从曾经的天下霸主变成了仅仅是有鳞之虫的首领,与它平起平坐的有凤凰有羽之虫,麒麟有毛之虫,神龟有甲之虫。这四位属于享受神仙待遇的精怪,最多不过是动物界的民意代表。凤凰、麒麟、神龟没什么特别的能耐,但按照庄子的理论,是“无用之用”,反而不用做杂活,只要在皇帝需要的时候作为祥瑞捧捧场。而龙因为有下雨的一技之长,就算做到龙王,骨子里还是个劳碌命。虽然曾经给领导做过司机,但还是不能跟秘书比。不像其他神仙根正苗红,考大学、招工、提干,基本都没份儿。不客气地说,其地位,恐怕跟未入流的“弼马温”也有一拼。
有些龙在天上实在过得没劲,也会偷偷下凡。这时,昊天上帝又不客气了,马上有雷神负责缉拿。逃跑的龙一般都躲在树林里或儒道释房间里,雷神缉拿时,往往击坏房屋、树木,捉住后引渡回天界惩罚。有个别雷神还和美帝警察一样涉嫌暴力过度,经常把龙当场打死,人们说这是“天取龙”。这哪是神仙天劫,简直就是高级奴隶。根本上来说,进入体制不能够自由行的龙也就是凭着一技之长,混得比一般精怪好那么一点,能够经常接触高层。所以龙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神仙的降临或垂青,在古人的眼中,龙只是作为神奇的象征而已,本身的神性实在是比较有限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地震前夕,动物往往会出现异常现象,比如鸡飞狗跳什么的,但这些异象本身并不是地震,更不是地震的原因。
而龙蛇相揖别,龙被神圣化,是随着君权神授、历朝历代的造神运动而深入人心,古往今来三纲五常无非是如此这般。譬如刘邦能当皇帝有不少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