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弘文馆掌事也是客气地行礼,因上官仪的文书有两人举荐,一位是扬州的杨恭仁,还有一位是并州武士彟,武士彟更是当年晋阳起兵的功臣,大唐的元谋功臣之一。 有这等人物举荐,弘文馆的掌事已看出这个上官仪将来的前途定然不凡。 许敬宗带着上官仪先走出了弘文馆,在朱雀大街一侧的酒肆中坐了下来,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也是隋炀帝身边的比部郎中,与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样,是当年跟随隋炀帝杨广巡游扬州的人之一,也一同遭遇了江都兵变。 说起当年的事情,上官仪与许敬宗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相比于上官仪,许敬宗在那些年的处境还好一些,投效唐公李渊,又成了秦王府的十八学士。 而上官仪流落至今,靠着才学得到了举荐。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前隋旧人回来了,其中就有张玄素,王珪等人。 许敬宗拿出一卷书递上。 上官仪一看,便诧异道:“红楼?” 许敬宗颔首道:“听说出自东宫一位曹先生之手,现在长安的许多读书人都看这书。” 上官仪不解道:“此等奇书只听闻过,却没见过,因为仕林中有许多人抵制。” “那又如何?此书精彩绝伦,不看可惜。”许敬宗起声道:“这些天老夫就住在杜府,不如一起?” 上官仪连忙拿起这卷书,行礼道:“多谢。” 几番交谈,许敬宗带着上官仪就这么住进了杜府。 都说杜如晦过世之后,京兆杜氏一脉要没落了,可如今来看杜府宾客满门。 更有神医孙思邈借住,还有许敬宗,还带来了上官仪这个潜力无限的年轻人。 不论杜荷背后是高士廉,还是另有其人,许敬宗都坚信这是一次往上晋升的绝好机会,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晋升的契机。 更要笼络像上官仪这样的年轻人。 杜荷这些天很忙碌,泾阳的作坊总算是可以顺利开建了,可家里又多了一位老神仙。 这太子殿下将孙神医留在这里,都三天了,一直不管不问。 许敬宗介绍道:“杜公子,这位是上官仪。” 杜荷点着头,与他握了握手,“见过上官兄。” 上官仪对握手的礼仪,还有些觉得尴尬,知晓对方的善意,也笑着点头。 好似握了手,就加入了许敬宗一系。 杜荷又道:“麻烦许县丞帮忙照料上官兄,在下还有事要出门一趟。” 许敬宗笑道:“无妨。” 看杜荷脚步匆匆出门,上官仪欲言又止道:“这……” 许敬宗客气道:“杜公子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且安心住在这里,明天你去弘文馆多看看现在的经卷典籍。” 面对眼前种种,上官仪心中还是有所警惕的,眼下前途未知,不如暂且屈身这里,往后再做抉择。 东宫,李承乾坐在崇文殿内,还在批改着弟弟妹妹的作业,教孩子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比如说妹妹高阳觉得冬天食物短缺,农夫就应该将蛇给炖了吃。 再者说李治觉得农夫应该将蛇丢在雪地里,应该让它接着冻死。 本来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他们眼里开始评判农夫了。 “这帮孩子真是……” 李承乾自语道:“也罢,孤的弟弟妹妹也都天赋异禀。” 以前父皇是怎么教她们的? 到底是蛇的问题,还是农夫的问题? 李承乾痛苦地扶着额头道:“宁儿姐,孤快被她们给框进去了。” 宁儿轻笑道:“殿下的故事发人深省,是个好故事。”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笔,揣着手道:“宁儿姐喜欢这个故事吗?” 宁儿又道:“喜欢。” “累了。” 宁儿走到殿下身后,纤细的手指揉着这位东宫储君的太阳穴。 如此,李承乾脸上又有了些许放松的笑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