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言罢,看到父皇的目光看着窗外不语,好似已神游不知到何处,心思早就不在话语上。 多半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话语被父皇的脑子屏蔽掉了。 李承乾站起身道:“父皇,儿臣就先告辞了。” 李世民这才注意到桌上的茶水已凉了,道:“不留在朕这里用饭吗?” “科举就在这几天了,儿臣不敢有耽误。”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 走到甘露殿前,殿外还下着大雨。 李承乾拿起来时带来的伞,迈步走入雨中,随后脚步越来越快。 经过去年冬季与今年春季这场雨水的补充,让关中几条主要河道的水位高涨,关中得到了充沛的水源补充。 关中开始了大规模的耕种,从长安城外远远看去,就见到田地里有冒烟冒起来就说明是有人在烧地了。 魏昶坐在村边,目光望着田地里劳作的乡民。 上官仪走来问道:“之前的事查清楚了吗?” 魏昶摇头道:“某家让长安城的旧友都去打听了,近来没有打听到要买纸的人家,查了半年一无所获,多半就不是长安人。” 上官仪递上一把种子,道:“这个给你。” 魏昶好奇道:“这是什么?” “麦子。”上官仪卷起袖子,坐在一旁道;“许县丞说今年多种一些麦子。” 魏昶不解道:“我们还要种葡萄?” 上官仪颔首道:“县衙一堆事,就先告辞了。” 等上官仪走了,魏昶依旧捧着一把麦子还在发愣。 薛五娘穿着一身起了球的粗布衣裳,提着一个篮子从魏昶身边走过,而后脚步又回来,递给他一张道:“吃不下了,给你了。” 魏昶这才想起来自己没用饭,连忙道:“谢五娘。” “离这些做官的远点。” 丢下这句话,薛五娘就快步离开了。 魏昶吃着饼子,目光还带着笑意看向薛五娘,当年平阳公主带着娘子军征战四方,而后天下平定又发生种种事。 五娘是追随过平阳公主的人,因此她对官兵心里有抵触。 临近科举,长安城越发热闹,朱雀大街上的行人众多,即便是雨天也依旧不能盖住文人士子雀跃的心。 裴行俭走入弘文馆,向这里的管事要了一些茶叶,就坐在弘文馆边上喝着茶水。 跟在裴行俭身边的老仆从低声道:“小公子,可不要着凉了。” 裴行俭烦闷点头,十六岁的年纪,神色上严肃许多。 老仆从是当年从战场退下来的老兵,一直照顾着裴行俭,裴行俭的父亲也就是河东裴氏裴仁基死在了王世充手里。 其子裴行俨当年骁勇善战,只可惜英年早逝。 到如今河东裴氏一脉,裴仁基一系就剩下了裴行俭一根独苗。 “听说今年科举糊名,就算朝中不看我们河东裴氏的家世,以小公子的文韬武略,及第不在话下。” 裴行俭懒散叹道:“我们家还有什么家世可谈?但愿不落第吧。” 当今皇帝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能够重用前隋重臣,也能化干戈令当年敌对的手下为这位皇帝办事。 裴行俭很好奇这个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