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许敬宗连忙上前,帮着将地上的文书捡起来。 李道宗见状笑着道:“老夫听闻许少尹与太子殿下走得很近。” 许敬宗道:“下官与太子殿下一年才见几次,说不上走得近,只是按照殿下吩咐掌管泾阳诸多事宜。” “唉,现在老夫也要听太子殿下吩咐,你不用多礼,往后你们二人可以与老夫多走动走动,毕竟都是为太子办事。” 许敬宗连忙道:“臣是为大唐社稷,愿肝脑涂地。” 李道宗递上两卷文书道:“去渭南县找县尉裴行俭,顺便走渭北一趟,看看渭北的旱塬上能不能种出粱米。” 许敬宗接过文书,行礼道:“喏。” 李道宗轻飘飘地摆手道:“去吧,老夫没什么本事只能靠你们了,让老夫再歇会儿。” 许敬宗连连行礼,带着郭骆驼走出京兆府。 走在朱雀大街,一路朝着春明门要离开长安城,前往渭南县。 回头看了眼跟在身后的郭骆驼,许敬宗道:“郭兄,我们用个早饭再去。” 郭骆驼道:“平日里,下官不用早饭的。” “这是泾阳的规矩,也是太子殿下的规矩,一天三餐。” “喏。” 看着对方恭敬的样子,许敬宗连忙道:“司农寺卿不用这般,伱我最多平级。” 郭骆驼笑着道:“习惯了。” 两人找了一个铺子坐下来吃着粥,一些羊肉一同下肚。 许敬宗问道:“郭兄成家了吗?” 郭骆驼摇了摇头依旧吃着饭食,他黑白分明的手掌擦了擦嘴道:“下官长相不好,年轻的都不愿意嫁。” “唉……世俗之见。” 郭骆驼低声道:“下官将银钱给了家中老母亲,让寻一门亲事。” 看着郭骆驼也不过是二十余岁的样子,不善言辞,倒是很真诚。 用了早饭,许敬宗与郭骆驼便急匆匆出了城。 东宫,李承乾刚下了朝,正在给弟弟妹妹批改着作业,昨天没有批改完。 她们玩闹归玩闹,学习不能落下,更不能荒废了。 起初觉得李慎对建筑方面应该很有天赋,现在看来他的这种理解能力,多是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能力更强一些。 李承乾将这些考卷全部批改完,长出一口气,低声道:“还真是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是孤教得不对吗?” 宁儿站在一旁给殿下沏了一碗茶水,道:“其实殿下们的天赋已超越了很多同龄人,在国子监的同龄人中,尤其是数术水平,夫子们都赞不绝口。” “是吗?” “正因如此,殿下就不要再抱怨自己了。” 李承乾道:“谢谢宁儿姐安慰孤。” 宁儿道:“这不是安慰,是殿下的成果。”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文书漫不经心翻阅着,昨天父皇除了给许敬宗,上官仪,郭骆驼升迁,还让殿中侍御史张行成升任刑部尚书。 “父皇一直在器重那些家世较为普通,立场又与世家对立的文臣,相对的世家子弟就不会这般升迁,人们的立场不同,所为之考虑的利益也就不同。” 听殿下这么说,宁儿低声道:“这两年朝中走了许多老臣。” 李承乾摇头道:“不只是如此,这些文臣会成为拥立李唐王朝的中坚力量。” 宁儿回道:“殿下考虑深远。” “孤这个东宫储君也要努力学习国策,学着任用官吏。”李承乾低声道:“现在孤能动用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 就像是父皇当初让舅爷修撰的氏族志,非要将姓氏重新排序。 这种行为除了会让作为皇帝的李家被架在火上烤着以外,还要限制世家的发展。 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皇权的稳定,与皇位的合理性。 不过父皇这种因一时意气,与氏族志过不去的时候,也被房相他们劝住了。 氏族志很重要吗? 其实不见得。 就该一把火烧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