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世民颔首示意他说。 马周朗声道:“臣得知门下省典仪李义府如今正在河西走廊修建河西四郡,而且所用民壮皆是吐谷浑人。” 话音落下,殿内很安静。 太子的行为总是会惹来很多人的议论,尤其是一个监理朝政调度朝中钱粮颇有能力的太子,更值得被人们议论。 “臣听说此事乃太子殿下安排。” 李泰笔直站着,不由得皱眉呆立着,有些不可置信,也有些挫败感,这位皇兄主持朝政越来越出色了,现在都能修建河西走廊了。 李承乾站出来道:“这件事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马周作揖道:“臣只是有些担忧。” “请说。” 满朝文武都在听着太子殿下与这位陛下极为信重的监察御史的谈话,这无疑是别开生面的。 朝野皆知马周向来不畏强权,连当朝权贵都敢弹劾。 而太子殿下又是朝中颇有盛名的贤明太子,除了太子殿下让人揍了李元昌,还有顶撞陛下之外,这太子还是挺好的。 殿内很安静,马周朗声道:“臣知晓大约五千多吐谷浑人进入河西走廊,在李大亮将军的看管下建设河西走廊。” 李承乾揣着手道:“自古以来吐谷浑便是中原领土,那本就是汉时的养马场,是他们自立盘踞之后,自封吐谷浑,只要他们愿意为大唐效力,可以慢慢归化他们。” “从眼前来看伏允死了,吐谷浑人多数依旧还居住在青海诸地,孤命李义府征召吐谷浑的闲散劳动力,是为了建设河西走廊。” 马周又道:“但往后呢,河西走廊四郡建成,这些吐谷浑人再次成了闲散,这些人又该如何安置,他们若是作乱,难道都杀了吗?” 殿内终于有人开始议论了,有人低声说着太子殿下用完这些吐谷浑人很可能会将他们都杀了。 李承乾来回走了两步,揣着手回道:“作乱的人自然是要杀的。” 马周接着道:“吐谷浑人一旦没了生计,就会作乱,太子殿下莫要太仁慈,他们现在臣服,等河西走廊修缮完成,他们没了生计,一样会作乱。” 人心是复杂的,马周所言也不错,并不是将吐谷浑人想得太坏,而是担心失去了生计的人会成为马匪,盗贼或者是乱军。 这都是不稳定因素,吐谷浑的生活习性还是以游牧与少量耕种为主,他们不像中原人那样可以靠着耕种为生从而来维持稳定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安居乐业。 从生产关系来说,失去了现在的工作,这些人为了生计,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马周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做好一万个准备,方能不怕万一,也不用怕一万。 有道是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 便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还是很赞同朝中有马周这样的御史,能够直言朝政缺点,与欠缺的所在。 “御史所言不错,孤早有安排,在建设之时便让李义府筛选办事得力的吐谷浑人,这一部分人可以作为以后的工匠使用,余下的孤会让他们在河西走廊的边上植树造林,让河西走廊的环境更好,或者是修桥修路。” 李承乾朗声又道:“河西走廊正值百废待兴,他们会有做不完的工作,往后若有安排,孤一定会与朝中诸位商议。” 马周躬身行礼道:“陛下,臣没有问题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目光依旧看着这个儿子,直到他又回到了这个位置。 这就是太子能力,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看似很一般,但能够精确找到问题的根子,这种能力反而难得。 注意到父皇看着自己,李承乾揣着手道:“父皇,可还有事?” 李世民收回刚刚出神的目光,咳了咳嗓子,正色道:“承乾你的年岁也到了,当初冠礼时朕说过让你择日再办,年初至今就要入秋了,你考虑得如何了?” “儿臣觉得还要再推迟。” “推迟?” “是呀,儿臣最近挺忙的,朝中还有不少事等着儿臣去办。” 李世民欲言又止,目光扫视低着头的群臣,朗声道:“各部可还有事禀报?” 陛下的话语在太极殿内回荡。 殿内一片寂静,李世民又看了眼太子,朗声道:“退朝,玄龄,辅机,郑公来甘露殿议事。” “臣等恭送陛下。” 看着父皇离开了皇位,李承乾的目光在这个位置上停留了片刻。 殿内群臣三三两两离开,李承乾在原地站了片刻,李泰也离开了,见李恪还站在一旁。 李承乾便迈开脚步走出太极殿,走到殿外顺着台阶走下,见他还在一侧跟着,好奇道:“有什么事吗?” 李恪道:“听闻皇兄近来勤于练箭,弟弟想与皇兄一起练习箭术。” “孤每日早晨寅时后才会锻炼,现在要去处理朝中要事。” 李恪尴尬一笑,道:“原来是这样,寅时还挺早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