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如今太子殿下隔三两天就离开长安城,在各县之间走动,就是为了视察各县的民情,殿下既任用关中各县县丞,又时常来察看,这不是君子所为。” 李承乾叹息一声,道:“只是出来钓鱼散心。” 李绩道:“是否要末将去解释。” “不用了。” “喏。” 李承乾听到河对岸的欢声笑语,抬眼看去远处有三个姑娘正在玩闹,她们抓起一把雪,扔向彼此。 看模样打扮应该是权贵人家的女子,正好出现在太子的视野中。 李绩道:“需要末将赶走她们吗?” 李承乾道:“不用了,这才有人间烟火气嘛。” 李绩又退到一旁。 这三个姑娘年纪不大,但玩得倒是很开怀,李承乾可以看到她们被冻得通红的脸颊与脖子。 因多年练习箭术,李承乾对自己的视力还是很自信的。 似乎是注意到对岸的目光,这三个姑娘看到了被一队卫府兵马护围着的少年人。 她们纷纷行礼,而后又快步跑远,离开了这处河滩。 等这些姑娘离开,眼前又只剩下了没什么生机的雪后风景。 冰天雪中,也不见鱼儿咬钩,李承乾回头看去,那个送信而来的高昌使者还在站在后方,恭敬地行着礼。 看他冻得作揖的手已握不住,双脚也在打颤。 李承乾从一旁的暖炉上取了水壶,倒上一碗热茶自顾自地喝着。 良久,这才拿起一旁的书信看了起来。 “这玄奘出关这么多年了,现在是不是又长出头发了?” “末将不知。” 李承乾打开这卷布,看着其上写着的文字,又道:“把那个使者带来。” “喏。” 李绩使了一眼神,薛万备就将这个高昌使者押到了近前。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道:“高昌王派你来的?” 这个使者被唐人领着衣领,点头道:“是的。” “孤问你,玄奘和尚离开高昌的时候是不是长了头发?” 使者摇头。 “这不对呀?”李承乾狐疑道:“他应该长出了头发的。” 使者道:“玄奘和尚身边还跟着一个吐蕃人,那是追随玄奘的人,说是要与玄奘一起去天竺,那人手中有一把刀,可以剃头发,后来玄奘离开高昌的时候,又将要追随他的人丢下了,玄奘离开的时候,有些人还哭着相送。” 李承乾低声道:“玄奘是唐人,他自然会平安抵达天竺,而后平安回来,他若死了,不论死在什么地方,那都是与大唐为敌,大唐的兵马就会踏平他们。” 高昌使者听着太子带着阴沉杀意的话语,低着头挤出勉强的笑容。 见鱼儿咬钩了,李绩上前将鱼竿拿起,钓起一条鱼之后,放入鱼篓之中,而后蚯蚓重新挂在钩子中,放入结冰的河面上的那个窟窿中。 李承乾看着手中这卷书,玄奘的字很漂亮。 看他的信中写着唐太子的称呼,李承乾又问道:“在遥远的西域有没有一个由女人统治的国度?” 这个使者想了想,还被薛万备提着衣襟,此刻哆哆嗦嗦地想了想,回道:“没有。” “唉,看来你们高昌人的见识也不广。” “让太子殿下见笑了。” 玄奘书信中说了他出关以后的行迹,并且得知波颇离开人世,他甚至还很高兴。 因为波颇是去见了佛,他的死让玄奘更坚定了西行的道路。 并且感谢唐太子送来的消息,等他回唐之后,会亲自来东宫谢过太子。 在书信中,玄奘并没有说西域的地理情况,也没有说大唐该如何攻略西域,这只是简单的书信,对大唐来说没有任何的战略价值。 相比于波颇,李承乾觉得玄奘是一个活得更清白的人,他很干净,没有其他念想。 唯有一路抵达天竺,为了他自己的理想而活。 这种意志坚定又活得纯粹的人很难得。 但李承乾又很不喜欢玄奘对东宫太子的称呼,他称呼唐太子。 李承乾叹息一声,“原来玄奘的理念是这样的。” 李绩询问道:“太子殿下此话何意?” “原来在玄奘看来,不论是唐人还是西域人,又或者是吐蕃人,都只是人而已,而非身份区别,只要是个人都可以成为佛,他觉得波颇死后就已经是佛了。” “孤很失望。”李承乾缓缓道。 “是否派兵捉拿玄奘回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