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颜勤礼回道:“夏收的田赋与往年相差无几。” “用田地种了这么多葡萄还能相差无几?” “是呀,京兆府有一个行事准则,不论种什么作物,当地的耕地不能动,原有的粮食产量不能变。” 走入崇文馆内,温彦博疲惫地坐下来,“那葡萄的赋税便是额外的?” 颜勤礼道:“正是如此,照理说这些葡萄是要上缴赋税的,但京兆府不向普通的农户收取市税,只有那些买了大量葡萄的商贾,他们与农户交易时就已将市税交了。” “老先生所有不知,如果葡萄嗮成了葡萄干,或者是酿制葡萄酿,想要拿出来卖也要先将市税收了,因此如今的东西两市都布置了许多京兆府官吏。” 温彦博问道:“京兆府特立独行,朝中无人言说?” 颜勤礼道:“其实赋税没变,只是将收取赋税之时的步骤提前而已。” 上午,天气还不显得酷热。 东阳每隔三天要跟着孙神医去学医,或者是看看病人。 平日里,她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收到女儿的作业时,李世民心中有苦难言,想要说话,注意到长孙皇后的眼神,他只好又将话语咽了回去。 用长孙皇后的话来说,既然承乾治理关中颇有成效,作为父皇,更是作为大唐的皇帝,学这些也是应该的。 难道说以后承乾办了事,当父皇的一问什么都不懂。 这父皇不像话,这皇帝更不像话。 以承乾时常强调,做事要脚踏实地,这是至关重要的。 路要一步步走,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所以说,东宫太子的控制范围还是很有限的。 而眼前这些卷宗,也仅仅只是泾阳,渭南,蓝田,渭北四地的卷宗。 李世民将女儿的作业放在一旁,丽质与东阳时常帮着承乾批阅奏章,这两个女儿对关中的治理情况,也是了然。 再看女儿给出的题目,以泾阳,渭北渭南三县的改观做论述,论关中生产与江南,西域之间的贸易影响,阐述内外货物流转过程中的赋税产生。 李世民冷哼一声,心想难道朕还会被女儿的题目难倒? 随后,他坐在水榭内,大袖一挥,吩咐道:“召玄龄与辅机来见朕。” 太监朗声道:“喏。”皇帝是有帮手的,等到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到了太液池,便走入水榭中,三个中年男人坐在一起,翻看着一卷卷的卷宗。 一张纸还放在一旁,长乐公主给陛下布置的作业,至今一字未动。 现在天还不算热,昨夜雨后,今天的天气凉爽了许多。 现在李承乾就带着弟弟妹妹在太液池边,进行着体能测试。 每个月一次的体能测试,强度都是拉满的。 也是她们最害怕的考试。 就比如李治与李慎来说,这两个弟弟跑到吐,都已经是常态了。 水榭内,李世民问道:“玄龄,承乾这一年做的事,你都没有关注吗?” 房玄龄道:“臣失察。” 李世民微微颔首。 长孙无忌看了三卷,揉了揉眼,又提着笔在一旁写着笔记。 “辅机,你要是觉得累了,可以休息片刻。” “臣不累。”长孙无忌提起精神,灌下一口浓茶,继续看着这些卷宗,又小声道:“陛下,其实也不是玄龄失察,是因这些事都是来自太子殿下三年规划,都是提前布置的。” 房玄龄抚须道:“不必这么说,是臣失察。”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书卷,疲惫地站起身,看着太液池的景色,放松着腰背与眼睛。 朝着太液池看去,就见到一群孩子围在一起。 李治与李慎躺在一个木板上,一群孩子围着喊着加油。 李承乾轻轻一敲手中的鼓,李治与李慎便开始了仰卧起坐比赛。 两个孩子的双手放在脑后,一次次用腰腹弯起上身,似乎很用力,脸都涨红了。 一旁的两个姐姐,正在数着他们做的个数。 李承乾道:“别看现在累,等伱们长大了回忆起来,这都是很美好的记忆。” 眼看着一炷香,缓缓燃烧。 李治与李慎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