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或者说,追着皇帝奶,让皇帝更加圣明,劝皇帝多行表率之事,勤政为民,这也可以归类为社稷造福。 李治望着鱼竿,忽然道:“鱼咬钩了。” 言罢,他提起鱼竿,钓起一条巴掌大小的鱼。 李丽质端着一碗羹汤而来,道:“明达说李道长说的药食还挺好的,东阳就让小福熬的。” 说着话,她将一碗羹汤端给弟弟,道:“稚奴你喝。” 李治接过羹汤,好奇道:“好喝吗?” 李丽质道:“尝尝就知道了。” 闻言,李治先是抿了一口,而后咕咚咕咚将一碗药食汤喝下,他欣喜道:“好喝。” 他将碗放下之后,又道:“弟弟去玩了。” 李丽质双手背负道:“去吧。” 看着李治离开,李承乾低声道:“他现在多半去见父皇了,会将孤与他说过的话语,都告知父皇。” 李丽质笑道:“稚奴的心思,谁都瞒不住,就是父皇让他来问皇兄的,他向来是最听话。” 李承乾坐在水榭内,从妹妹带来的篮子中拿出一颗石榴,扒开之后分给她一半。 她一边吃着石榴道:“孙神医明日就能到长安了。” “他老人家回来了?” “是呀,恐怕这一次回来之后,用不了多久又会离开。” 翌日,晨光刚照亮了这片天地,李承乾正带着李治与慎弟绕着东宫晨跑。 小兕子平时就早早睡醒,天还未亮的时候,她去三清殿给道祖老人家上香,一路跑着回到东宫。 她站在东宫门前的晨光下开始锻炼。 小兕子小时候走路总是晃晃悠悠的,这三年间,她的下盘稳了许多,她一边踩着某种步伐,双手时而打拳,时而收放,又像是在怀抱。 李治与李慎晨跑结束,坐在一旁等待着体力恢复。 “慎弟,你说明达练的是什么?” “弟弟记得皇兄说过的,明达自小的命数就与北斗七星相关,她所学的肯定也是这样。” 李治狐疑道:“可这世上的先贤有多少人都在想着与北斗七星联系在一起,按照皇兄所言的主观论述,这就不合理。” 东阳听着两个弟弟小声议论,她道:“这只是逻辑上的依托,不论是汉时还是先秦,人们用星象较为稳定的北斗来做参考,也是合情合理的。” 李慎也道:“我们需要寻找更具有参考价值的学识。” 兄妹几人对学术的将来探讨着,她们的言语爷爷是听不懂的,就算是父皇也不见得能够听懂。 从小在东宫跟着皇兄学习的她们,早已逻辑思考能力上与常人不一样了。 李治自小天赋就不高,从小成绩就差。 “用早食了!” 东宫院内传来了小福的呼喊声,她在东宫总是这样,如果不大声呼喊,很难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 因此小福也习惯这么大声说话。 用了早饭之后,明达便拿着一卷识文解字,一边走一边看,她从跷跷板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甚至还能走过一根悬空的木头上。 这根木头的粗细只是与脚掌一般,悬空虽说不高,一跃就能跳过。 明达能够稳稳地走着,一手背负,一手看着书,稳得就像是如履平地。 李治还在往嘴里送着面条,目光好奇地观察着。 李慎又给盛了一碗面条,道:“听说李淳风道长能够在一根麻绳上走得这么平稳。” “兕子果然天赋异禀呀。”李治感慨着。 东阳准备好了去见孙神医,她肩上挂着一个布袋子,道:“稚奴怎么看都像是大器晚成的样子。” 李治苦着脸道:“弟弟确实学得不好,姐姐不用数落稚奴。” 闻言,东阳忍着笑意。 李承乾道:“走吧,去看看孙神医。” 东阳道:“皇兄今天不去早朝吗?” “已让人去给父皇送去话了,今天青雀也会去早朝,孤就不去了。” “也好。” 李承乾带着东阳走出东宫,天空刚有了晨光,走到皇城外的街巷,便能够感受到一股凉意,已是降霜的时节了,一些房屋的屋顶上都还有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