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承乾揣着手问道:“杜侍郎这是又从什么地方,办完差事回来了?” 杜正伦嚼着饼,道:“臣听闻太子殿下将事办完了。” “多亏杜侍郎指点。” “殿下说笑了,臣就先回去了。” 生怕与太子再多说一句话,杜正伦快步走回了长安城。 有了李崇义与李景恒作为东宫在朝野外的左右手,往后办事也能方便许多。 以往这些家事都是父皇与皇叔在安排。 现在不同了,往后的东宫会有自己的家事。 李承乾坐上出游的车驾,看着沿途的风光,打算再去龙首原看看。 一路上可以见到关中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有一群正在打闹的孩子见到官兵护送着车驾而来,他们从官道上躲到了田地里。 还有一群孩子争抢吃食,在路边打得连滚带爬。 如果平均一户人家能够有三个孩子,那么再过十年关中的人口就可以再翻三倍。 李绩赶着马车道:“现在迁入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了,末将时常听京兆府的人说好在太子殿下有远见,在潼关建设了一个巨大的集散地,并且囤积粮食,以供给关中所需。” “大将军,以往的关中很缺粮食吗?” 马蹄声依旧,走得并不快,李绩解释道:“以前会缺粮食,那时候关中的人少,很多田地都没有人耕种,现在人多了,耕种的人也就多了,不缺粮食了。” 身后又有快马追了上来,来人禀明了身份,来人正是京兆府的通判狄知逊,他将马儿赶到车驾一侧,禀报道:“殿下,孙神医送来的书信。” 李承乾接过书信,问道:“狄通判?” “臣在。” “听闻刑部尚书刘德威很赏识伱。” 狄知逊在马背上抱拳道:“近来确实与刘尚书有走动。” “今日孤看到了奏章,刘德威举荐京兆府通判狄知逊入刑部,京兆府通判狄知逊为官期间奔走各县为人公允正直,正是刑部所需之才。” 听到马车内传来的话语,狄知逊有些不明所以。 “怎么?你不知道?” “臣确实不知刘兄竟然这般举荐臣。” “举荐的奏章已送到了吏部,来年开朝会再议。” “今天程家又有一头牛摔死了。” 车驾内又很安静,似乎殿下不喜听到这个消息。 狄知逊又道:“臣还在查明缘由。” “不着急查。” “臣告退。”狄知逊放慢了马儿的速度,看着太子的车驾远去。 刑部尚书刘德威为何会举荐自己? 狄知逊很困惑,拉起缰绳沿着原路回去。 摇摇晃晃的车驾内,行进在安静的官道上,甚至可以听到马车的轮子压破地面冻土上的冰层的声音。 李承乾打开这卷书信,入眼的是孙神医关于建设医馆的论述。 孙神医终究是没有接受将医学分科的建议,从一开始与他说的骨科,牙科。 到现在,孙神医只是将医学分为了内科与外科,仅此两科而已。 李承乾看完书信放在一旁,心中思量着,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马车忽然停下,李绩道:“殿下,龙首原到了。” 李承乾走下马车,地面的泥土在这个冬季都已冻结实了,走上龙首原的高坡。 冬季看不到万木反春,百里河开的景象,也见不到役马成群,羊群遍地。 冬天的关中与中原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一样的萧条。 李承乾迎风站着,其实先前李绩大将军的说法,还是以前的陈旧之见,因关中的耕地是有限的。 可分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现在的人口恢复尚好,田地都有了人耕种,看似不缺粮食了。 迁入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这是表象的实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