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太爷与老太公的话语声越来越低。 李承乾走到武德殿外,看着宁静的宫中,远望太极殿前开阔的平地,也不见人影走动。 东阳跟着一起走出来,“皇兄,爷爷与舅爷很高兴。” 殿内传来了高歌声,两位老人家正在唱着,李承乾往殿内看了看。 东阳问道:“是稚奴到西域了?” 李承乾走下武德殿的台阶,一边走着,道:“是啊,说是在那边遇到了胡族,双方差点交手。” 东阳跟在一旁,笑着道:“皇姐说得没错。”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丽质又说什么了?” 东阳感慨道:“皇姐说稚奴比牛还要笨,拉他又不走,打他还后退。” 再一想此话意思,这评价还挺中肯的。 “皇姐这才决定要将稚奴丢去西域,让他好好磨砺一番。” 当年的东宫兄弟姐妹中,丽质是最牵挂弟弟妹妹们的,当年如此,现在也一样。 冬日里的寒风吹过这座皇宫,兴庆殿的银杏树依旧是枯萎的。 李承乾来到太液池边,这才发现当年稚奴养的鸭子也都一只也不在,又看向正在一起读着书的两个女儿。 小鹊儿正在带着小孟极念书,两人一前一后一边读书一边走着。 李承乾问道:“鹊儿,这里的鸭子呢?” 念书声停下,小鹊儿回道:“都被兄给抓走了。” 李承乾忽觉得好笑,又道:“他难道不知道那些鸭子是他的叔叔养在这里的?” “知道呀。”小鹊儿又回道。 “他叔叔若知道了,该是什么心情。” 小鹊儿揣着手站在一旁,蹙眉道:“兄是将太液池的鸭子,分给村子里的村民了,后来听奶奶说才知道。” 李承乾走入水榭中,两个女儿就跟在后方,水光倒映着父女三人的身影。 小鹊儿让妹妹孟极背诵着论语。 刚换了牙的孟极,乖巧地张口念着。 当今年关中的第一场雪到来的时候,一个消息送入了皇宫,柴绍大将军过世了。 皇帝穿着素布衣裳为柴绍大将军举哀。 其实柴绍早已将镇国大将军的印信交还了,但保留了镇国大将军府,那时候太上皇还在位,或许是为了平阳公主,一直留着镇国大将军的府邸门匾。 而就在柴绍的过世这一天,柴哲威亲手将这个门匾收了下来,这像是一种放下的感觉。 柴绍与平阳公主终于也能合葬在一起了。 看着姑丈的棺椁出了长安城,李承乾还记得这位姑丈的模样,两鬓斑白的一副忧郁帅叔叔模样。 雪花落在长安城内,一眼看去广阔的长安城已有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见到送行的队伍已走远了,李承乾扶着爷爷走下城楼。 李渊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着,一路上沉默无言。 爷孙两人走在一起,临川快步而来道:“皇兄,父皇又醉酒了。” “朕去劝劝父皇,你扶着爷爷回去。” 临川点头道:“嗯。” 站在街道边,看着爷爷走远,李承乾站在原地思忖了片刻,便朝着镇国将军府走去。 一路上,随着陛下的走动,护送的兵甲改变方向,沿途清退了路人,一直排到了大将军府门前。 李承乾不动声色地走入大将军的府邸,余下来拜的客人也都离开了,灵堂内也就剩下了父皇一人。 李世民往嘴里灌着酒水道:“你来做什么?” 李承乾在父皇面前坐下,拿过一旁的酒壶道:“这么喝酒,丽质与东阳会数落的。” 李世民将身体的重量放在椅子上,颓废地道:“朕,心里不好受。” “不好受的人太多了,柴哲威本想继续在沙场驰骋几年,可他如今却要留下来主持家业了,还有舅舅,老师,李卫公,他们都不好受。” 李世民醉醺醺地道:“上月,朕一见他,他还说他还能多活几年。” 感受着父皇的情绪,李承乾沉默良久,这种时候是最难劝人的,但还是不能饮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