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些闹事的学子纷纷溃逃,一哄而散。 见状,徐慧轻笑道:“乌合之众。” 谷那律正巧看着这一幕,他望着城楼上的身影询问道:“那是谁?” 一旁的仆从回道:“小人这就去询问。” 谷那律笑道:“李唐的儿女啊,当真是不同。” 洛阳官吏用了一天之间,就抓获了闹事的祸首崔君实,那些世家门阀的残余势力向李唐发起了反抗,可他们的反抗很可笑。 这天夜里,崔君实被抓到了官衙内,洛阳城刺史高季辅正脚步匆匆走向官衙。 一路走着,高季辅着急道:“这些学子该如何处置?” 杜正伦道:“依照朝中历来的处置方式,多半是被发落到西域种树。” 高季辅一脸犯难地啧舌,又道:“这些人真是难缠。” 杜正伦道:“那是陛下仁义,没有赶尽杀绝,可他们自寻死路,就别怪朝中不客气。” 崔君实被押在了官衙内,高季辅走入堂内,先不询问,而是当即责骂道:“屡教不改,咎由自取。” 杜正伦道:“说吧,是谁指使你的?” 崔君实低着头道:“无人指使。” 高季辅冷哼道:“五百个学子都在我们手中,就算是你不说,他们也会说。” 杜正伦一边在御史的册子上记录,神色有些麻木,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事。 自从乌衣巷与寒山寺的事之后,近年来想要对抗支教的残余势力一直都有。 杜正伦记录好之后,又道:“也无妨,朝中缺少苦役,巴不得你们闹事的人越多越好。” 高季辅行礼道:“有劳杜御史了。” 一个洛阳刺史,一个朝中御史,轻描淡写地将这件事摆平。 在洛阳任职的权万纪书写了奏章,让人送去了朝中。 关中,天刚亮不久,大地上的霜还未化去,李承乾从田地里拔出一根萝卜,前方就是很久以前的上林苑,现在那里已成了安宁村。 “陛下,他来了。” 听到薛万备的话语声,李承乾用河水洗了洗萝卜。 侍卫放行之后,李义府与骆宾王才能走上前。 李承乾啃着萝卜,道:“刚打了霜的萝卜,吃起来很不错。” 说着话,见陛下掰了一半的萝卜递来,李义府双手接过,就拿在手中。 “这两年歇一歇吧。” “陛下,臣近来走动各地,还有许多事没办,不敢怠慢。” 李承乾嘴里嚼着萝卜,看到了他身边的孩子。 “小子骆宾王。”这孩子行礼道。 “嗯,听闻过你。” 骆宾王抬头看着陛下,满眼的好奇。 李义府轻拍了拍这个孩子的后脑,解释道:“这孩子是臣的弟子。” 河水还在升腾着热气,这个村子看起来有种白茫茫的感觉,白霜铺在一间间屋子的屋顶上。 李承乾道:“这孩子的年纪与朕的孩子相仿。” “臣还想再查问几年,若陛下觉得臣办事不妥,是因那些学子……” “不是。” 李承乾打断了他的话语。 李义府三缄其口,再一次行礼道:“臣领命。” “上官仪如今掌管御史台,你任职殿中侍御史,协助御史台,这么多年,其实你做得很好,朕都看在眼里。”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