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东阳道:“土地还是不够用,妹妹没有富余的田地了。” 李承乾道:“也挺好的,还需要朕安排什么吗?” 东阳走在皇兄身侧,道:“不需要了,人手也足够了,反正现在关中的土地看管严格,不见得会给我。” 李绩带着护卫的兵马,看管着四周。 帮着这个妹妹又完善了一番医院的管理方式。 李承乾便离开了这里,一路上正走着,又看到了一群正在打闹的孩子。 又从渭北走到了龙首原,李承乾在安宁村见到了母后。 长孙正在给孙子洗着衣裳,见到了儿子来了笑呵呵道:“你国事繁忙,怎么得闲来看望母后了?” 李承乾走入父皇与母后所住的小院内,从母后手中拿过木盆,帮着一起洗着,道:“於菟这孩子近来如何?” “他呀,现在整天读书,就在支教的夫子书舍读,这一片的孩子都听他号令。” 李承乾又从母后手中接过水桶,倒入水盆中。 见儿子帮忙洗着衣裳,长孙皇太后也只是笑着,又道:“你们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上个月,丽质生了一个女儿,还说往后要让她女儿执掌家业,杜荷的家业现在都在丽质手中。” 将衣服洗好,李承乾帮着母后又晾嗮好。 其实母后一直都很关心,兄弟姐妹们如今如何,母后一清二楚。 做完这些,李承乾又帮着母后打扫院子,也不用母后说什么,自顾自地打理着。 看得院外的几个侍女都无所适从,这些事就不该是陛下来做,可见陛下出于孝心,她们也不好阻拦。 待一切都收拾好,李承乾又将这里的碗筷都洗干净,这才与母后坐在小院门口。 稍稍抬头还能看到母后的发丝间那已藏不住的白发。 母后看着村子里的光景,夕阳下笑得很温和。 “爹!”听到一声呼唤,李承乾转头看去,是父皇与儿子来了。 这儿子一跑就扑进了怀中,向来爱干净的陛下,将太子的衣裳的尘土拍干净,还重重用力打了两下。看得周遭的人也笑呵呵的。 李承乾道:“你近来都在学什么?” “孩儿在与夫子学数术。” 看他还提着一个书袋子,李承乾拍了拍他的后背,道:“你若在外面学不好,就去国子监学。” “孩儿学得好,国子监的课太闷了。”说着话他又嗅了嗅饭菜的香气,道:“孩儿饿了。” 长孙皇太后这才领着孙子去用饭。 李承乾还坐在院门口,揣着手看着远处的夕阳。 金色的夕阳照在父子俩身上,风吹过的时候,还能见到田地里麦子正在起伏。 李世民道:“朕听闻你又往西域和吐蕃派去了不少官吏?” 李承乾颔首道:“嗯,这是必要的,未来数年都会是如此。” “崇文馆,京兆府,重建各县的官衙。”李世民低声道:“你的权力比朕当年更甚。” “父皇是觉得儿臣太过集权了吗?” 李世民道:“当有朝一日天下学子都是支教学子,他们都会是天子门生。” “借父皇吉言,说着容易,又有谁知道朝臣们在安排这些事遇到了多大的阻力,万事哪有这么容易,支教事业还是有很多阻碍的。” 李承乾又道:“现在来长安城的人越来越多了,离开长安城的人也很多,官吏与支教下到各县,目前来看人手还是不够的,就像爷爷以前说过的,有些事一代人是做不完的。” “可能是爷爷不希望儿臣急功近利,因此儿臣放慢了脚步,先踏实地建设安西四镇,稳固西域的局势,再兴建安西大都护,在未来的三年内,大抵上都是这些事。” “本来朕没觉得你当皇帝之后不能做得多好,能够保住基业,嗯,已很好了。” “嗯,儿臣也这么觉得,身为后继子孙应该以保住社稷为己任。” 李世民伸出手掌,落在这个儿子肩膀上,重重拍了拍也回去用饭了。 院内,父皇与母后,还有儿子正在说着今天遇到的趣事。 李承乾独自一人揣着手坐在这个小院门口,也不知道坐了多久。 於菟用了饭再出来时,见爹爹已不在了,听了侍卫的回报才知道爹爹已回宫了。 乾庆六年,今年科举的落榜的学子有两千余人,包括及第的三百人,都要派往各地支教,或者是入军中锻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