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寨防护-《水浒我为王》


    第(2/3)页

    在山上带上了几名亲卫,李瑾一行从山南下山,一路过了三关,虽然不是战时,但是关上士卒守备却也森严有度,李瑾心中暗自点了点头。

    守备三关的都是山寨守备军的士卒,金沙滩上的山前第一关四百人,上面两关各三百人。

    山寨守备军此前由萧嘉穗建立、统领,邓飞随李瑾上山之后,被任命为副手,协助萧嘉穗。听萧嘉穗说,如今他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重心也已经渐渐从守备军中抽离出来,倒是新上山的邓飞担上了担子。李瑾从关口过时,还能看到每一关的守备士卒有一半在关隘之内训练,另有一半在关墙上守卫。

    显然,他们是会进行轮换训练的。

    如此一来,山寨的守备军就不会因为平日要守卫关墙,没有时间训练而导致战力低下了。毕竟山寨正军有了战损,优先补充的就是守备军士卒,如此轮换训练,日后补进正军之时,不会导致正军的战斗力陡然下降太多。

    当然,山寨的士卒除了自主上山的百姓,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被俘虏的官军。

    大宋境内承平百余年,由于朝廷种种政策的影响,加上此时武人的尴尬地位,如今的朝廷军队,除了在西北前线,不时与西夏人和蕃人作战的西军还有保有战力,内地官军,即便是最精锐的禁军,也不知道多久才能操练一回。

    李瑾当初设立守备军,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有了守备军作为缓冲,也能让他们渐渐适应训练的强度,不至于因为山寨正军的训练过于严格,而导致过多的非战时的非战斗减员。

    由此也可见,山寨的士卒,即便是二线的守备军,也要比大部分的朝廷官军精锐,对上官军之时,伤亡比例也比官军少上不少,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正是此理。当然,遇上一个如呼延灼这般有为军官训练出来的士卒就要另说了。

    下得山来,与在山前第一关值守的邓飞打了招呼,简单聊了两句,鼓励了一番,便往山南水寨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