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楚将军说得对。”一旁的兵部尚书王畅也道,“若事关两国,凡事无小,东陵为大国,若是在这小事上没有解决好,其他国家必然会因此轻视了东陵。” 此事关系军事,王畅如今新任兵部尚书,在这件事上,最是有发言的责任与资格。 而除去楚南玥与王畅,殿上的其他大臣也为此议论纷纷。 其言无非是痛斥匈奴国的卑劣行径,又或是东陵需要出兵,扬我国威等话。 因为其实通过皇帝的三言两语,众人就已经弄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说些顺着皇帝的话语,很容易博得皇帝的好感,又不会有任何的风险与损失。 楚南玥和王畅是因本职,可那些大臣又在为何? 东陵烁因为大臣们这样好无助益的进言,而觉得心生反感,不禁道:“各位大人们的感慨极对,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替皇上解决事情。大家还是集思广益,想个好点的解决办法吧。” 见东陵烁将话题引回正题,皇帝也认同般地开了口:“说得对,朕早就下了决心,不会轻易放过匈奴。今日让众位爱卿过来,是为着众人一起想出个主将的人选。” 原本热烈的讨论,因为皇帝将心中的想法说出,大家都沉默起来。 不为别的,只因为匈奴国人能征善战,虽然国土不比东陵大,但却也不算小,能足够让国中之人韬光养晦。 匈奴人很精明,看着东陵国势大,在此之前,不曾主动来犯,只有这次东陵战后缓和国中局势,才想着要趁机侵占国土。 于是事实上,匈奴国是一个,有战名,而未曾与东陵交战的国家。 楚南玥知道这些人都在担心着什么。皇帝没有直接指定一个主将人选,说明他的心中有着犹豫。也就是说,此刻在殿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被选中。 像楚南玥这样沙场上拼杀惯了的,不会觉得如何,但这些久在朝上安稳惯了的人,怎么敢舍去性命上那战场? 看着殿上这样静寂,皇帝像是早就料定了一般。 他冷冷笑了下,一一扫视过去:“怎么,朕一说要选人去与朕的大军一起出生入死,你们就成了哑巴了?” “皇上,末将愿……”楚南玥上前一步。 可她正要说话请命,就被皇帝开口拦住:“楚将军,你不必多言,那五年你为东陵鞠躬尽瘁,这一次说什么也该给你休养的时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