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木窗掀开,随着少许刨冰掉落,一根木棍支撑着窗子,寒风吹进屋内,把屋内满是浓烟味吹散不少,不远处方才燃起的火堆,正在慢慢燃烧。 大门敞开后,衍父走出门外,看着朦胧灰暗的天空,尚未明亮,日复一日的做着同一件事,那便是走到小苑一旁的牛舍那里。 走进牛舍,去到老牛旁,伸手摸了摸老牛,眼睛不断打量着牛舍内的干草是否足够,这天气愈来愈冷,可别把老牛冷到。 “等会就要出力了!” 衍父伸手摸着老牛,轻声说道。 也不知道老牛是不是有灵性,但衍父依旧好生的照顾老牛,每日就是多走一些路,也要给老牛更好的草。 等衍父离开牛舍,回到屋内时,看着长子水寿以及儿媳,抱着两孩子在火堆旁烤火。 “孩子需要的东西收拾好!回来的时候,估计天都要黑了!” 衍父嘱咐道。 入冬往往天亮得慢,天黑得早,甚至若是阴天,偶尔都能比入夏,能提前天黑近两个时辰,多带些衣物,总归没错。 “爹,放心!昨晚都已经准备妥当!” 水寿对着父亲开口说道。 衍父来到房间,推开房门,进去便是看到妻子孇氏,正在床旁边,绑着腰间的布带,与外边的长子、儿媳一样,孇氏这一日,也难得穿上新的粗布衣。 见到衍父,孇氏便让衍父去准备木拖车。 临淄城外的官道上。 随着天色变亮,衍父一家四口人,全都坐在木拖车上,衍父偶尔催促老牛,也舍不得用力。 等一家人来到临淄城门的时候,就看到守城的门吏,正在不断盘查着进出城门的百姓、商贾,望着那些门吏,水寿本能的微微低头。 一旁的妻子筠寒,一边抱着孩子,另一只手轻轻抓住水寿的手臂。 作为水寿的妻子,筠寒怎么可能不知道,看到那些门吏,水寿又想到当初遭遇到的事,想到自己的脚,还有那个他们一家子都得罪不起的大人物。 “没事!” 水寿神情有些失落,但依旧巧燕欢笑的让妻子不用担心,不过当目光看着那越来越近的城门,昔日脑海里,那让他恐惧的记忆,不由得再次浮现。 水寿看着那个临淄高耸宽大的城门,害怕无意间再次碰到那个大人物,甚至连看着那些看守城门的门吏,水寿心中都隐约害怕,那些门吏是哪位大人之人,到时候会连累父母、妻子。 “过去了!吾等不过蝼蚁,没人会把吾等放在心上的!” 孇氏自然也注意到长子的模样,抱着怀里的孙子,对长子安慰道。 “嗯!” 水寿点点头,然而紊乱的气息,却并没有这般容易平静。 在过城门询问搜查的时候,水寿的手掌心,紧张得不断冒出汗水,等过了城门,水寿方才松口气,而这时方才察觉,背后早已经被汗水打湿。 临淄城内。 筠寒坐在木拖车上,看着人来人往的百姓,看着他们男女老少身上穿着的衣物,看着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小贩在街道两旁吆喝着,铺子上有着无数筠寒从未见过的东西。 作为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这是筠寒第三次来到临淄城,即使见过,筠寒依旧不禁感叹,这临淄城内真美,那些又高又精致的酒楼,当真是好看。 不过等筠寒注意到,一旁水寿的目光时,便忍不住笑起来。 “等日后我们攒够钱,也来城内置办一个出住如何?不用多大,一间小房子……” 向往乃是人之本性,不仅仅是男子有向往之心,女子亦然,不过与男子不同,像筠寒这样出身的女子,向往的,往往更贴近生活,如衣食住行,再简单一点的话,便是来年买一件好看的衣物,存够钱,在临淄城内,置办一个小屋,春回乡野耕种,冬返城内居住。 在临淄城内,能够看一看世间的繁华。 筠寒对着水寿说出这句话,并非是她一定要来到这临淄城,而是希望能与水寿,有一个让他们夫妇这辈子为之奋斗的未来。 “嗯,好!” 水寿听到妻子的话,点点头,看了看四周,以往平静的眼中,也似乎多了丝许色彩。 因为担心牛车撞到其他人,亦或者看到城内马车驶来,退让不及时,故而衍父入城后,便亲手走在老牛前面,牵着老牛在前面开路。 等来到熟悉的小巷,牵着老牛来到一间小苑门前。 “怎么带那么多东西!来给我,寿儿扶着筠寒,别让筠寒摔着!” 孇俣听到动静,来到门外,连忙上前帮忙。 等孇氏带着孙子来到小苑内,见到娘亲时,眼神显然还是有些生气,不过这种生气,也是女儿对娘亲不满的一种表达方式,并非是真记恨的那种。 “小束儿,慢点!!!” 外祖母见到曾孙屁颠屁颠的跑来,老皱的脸上,一脸笑意,抱起曾孙后,看着女儿的模样,外祖母忍不住笑了笑。 “怎么,还生娘气?” 外祖母没好气的对着孇氏问道。 孇氏反驳一声‘哪敢’,见到兄嫂过来,孇氏便跟着兄嫂去忙活,不再理会母亲,以此表达上次的不满。 房屋内。 一家子人围在炭火旁闲聊着,外祖母显然也从儿媳映这里,得知上次筠寒家人去水寿那里拜访的事情,故而这次,外祖母也在安慰筠寒,嫁给水寿虽苦了点,但水寿人不差,绝不会做出抛妻弃子之事。 “你们二人,也记住,这天寒,多去寿儿祖父那里看望,如今寿儿祖父把家中良田,几乎全都给寿儿大伯挥霍一空,你们夫妇二人若是宽裕,便给他们一些,切不要让寿儿祖父挨饿!” 外祖母转过头,看着衍父与女儿孇氏叮嘱道。 作为孇氏的亲娘,外祖母比任何人都不喜欢水寿祖父那一家子,但作为过来人,外祖母清楚,衍父若是不管,那便是得不偿失,不理祖父那一家子省下来的一点小钱,完全比不过日后会失去的名声,以及很多事情,相反,如今舍得一些小钱,日后会得到更多。 这不仅仅是对女婿与女儿好,也是对孙子水寿,乃至孙媳以及曾孙,都有好处。 “知道了,娘!” 孇氏一脸不耐烦的说道,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娘亲,随后转过头,看向衍父。 “娘!前些日子刚去,买了一些碎肉,送去一袋粮粟!” 衍父憨笑着说道,看着兄嫂用两根木棍,把火堆内一块块烧透的火星,夹去一旁小木坑上方,全部夹完后,火堆内的木材瞬间燃烧愈加旺盛一些,兄嫂又用一些冷水浇湿那些火星,让其变成一个个乘次不齐的木炭,后面便可以当做炭火来继续使用。 “可给了那么多,哪一家人,还嫌少!” 孇氏这时候,一脸不舒服的补充道,这也让衍父转过头,一脸愧疚的看向妻子。 想到父亲那不满的模样,还有母亲与胞弟私下开口,让他来日再带多一些粮粟过去,那日妻子便受不得兄嫂他们阴阳怪气的话,便吵起来,结果那些兄嫂抱着一个个孩子哭诉着,见到有路过的村民观望,更是说着仲弟家有粮不救,饿死算了的话,惹得路过的村民,所有人都对着妻子指指点点。 妻子万口莫辩,吵了几句后,更是被气得眼眶通红。 “外祖母,此前家母让寿儿拿两袋粮粟,给筠寒父母带回去!” 筠寒这时候有些紧张的解释起来,担心外祖母会怪家母,此刻筠寒也有些自责,早知道说什么都要阻拦家父家母就好了,这样也不会有那么多事情。 “那是应该的!” 外祖母摇摇头,出乎筠寒的意料,外祖母不仅没有说什么,反而十分赞同家母的举动。 “若是家中的粮粟不够,这次便买一些回去,若是没有钱,老妇我这里还有一些!” 外祖母对着衍父说道。 衍父连忙拒绝,正打算说已经带钱,不曾想还没开口,这时候舅母映便想起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