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大明将把‘北京’由开封移镇北平。” “同时,我爹会在北平坐镇一段时间。” 听完朱雄英所说,众人都是大吃一惊。 李景隆站起身来,这两年,因为李文忠的身体旧伤复发,李景隆开始主抓军情司的情报事务,而大明许多和西番的贸易,也在他手里。 军情司有多支商队,和北元,察合台汗国,吐蕃诸部交易,所以他十分清楚,这件事的影响之深远。 “皇孙殿下,若是按照您这说法,此行岂不是?” 李景隆惊疑不定。 朱雄英点了点头。 “此行,就是要在北平建立军工厂,并且重修北平城,将海津镇天津扩建,日后我大明的重心,要放在北疆,我爹,也会常居北平一段时日。” 常茂先是一喜,随后又是一惊。 “可是,这样一来,万一南京有变……” 朱雄英笑了笑,道:“你应当还记得,我之前所说的那个东西吧,能在天上飞的孔明灯。” 常茂重重点头。 其实,热气球不是什么很难制造的东西,难度在于让热气球能够顺风而行,这需要一些煤油,还需要一张巨大的牛皮作为热气球的伞,这些并不难。 如今,还有个比较简便的让热气球顺风而行的方式…… 人乘坐在热气球上,全都飘在空中,以军马牵着绳索疾驰。 这个法子虽说有些沙凋,然而事实上是,这样马儿很省力,北方往南方又多是顺着信风,所以跑起来十分快,如果骑手体重轻,马儿可以无压力的一直狂奔。 从北平出发,日夜不停,星昼换马,因为从北平到南京一路上都是平原,而且三五十里就有驿站,所以这种方式十分省力也快捷,跑得快一天多一些时间,就能够跑到南京。 就像是放风筝。 此外,就是坐船。 得益于北方的冷空气信风,从北方渤海出发,到南京,一路上实际上是顺熘,海船很快捷,乘坐快船,命精壮力士几班倒轮番划船也能够在日便到达。 有鹰信和鸽信的存在,从北平到南京,传递紧急信息,一日便能够通信。 所以,交通和交流并不是什么问题。 众人眸子闪烁,都在消化这件事情,将会对大明带来的影响。 大明,去处开封的“北京”直隶,将“北京”改为北平。 而太子,将会在北平坐镇一段时间,督阵燕晋辽东等地事宜。 这是何等让人惊讶的消息。 之前太子的所有势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应天府南京,而南京的那些官吏们,也基本上熟悉了太子的行事方式。 如今,太子忽然转镇北平,将北平定为北京。 这岂不是说,大明将要施行南北两京轮戍制? 这其实也是如今大明的悲哀,南北方割裂太过严重,就拿洪武十五年的科举来说,北方几乎没有士子参加,唯一参加的几个齐鲁世子,也是太子妃吕氏这类最开始就投诚大明的儒门世家子。 而底层的耕读传家的小地主,还有富裕一些的大地主,都对科举持观望态度。 大明的经济发展越迅速,南北方的割裂越严重。 南方因为底子好,发展起来极快,北方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幽云十六州遗落四百多年才回归华夏怀抱,不在北方重点经营,放一个能拍板,能做主,有决策权的中央政府,会出大问题…… 强盛如唐朝,定都长安,却控制不了河北…… 由此可见,两京轮戍,将北京定在北平的重要性。 这同时,也可以防止四叔朱棣做大。 毕竟,太子朱标亲自坐镇北平,谁都没话说,朱棣也只能乖乖让位。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皱眉沉思了片刻,问道:“皇长孙殿下,太子移镇北平,定北平为北京,是否也意味着,我大明要对北方卫所军屯田下手了?” 朱雄英咧嘴笑了笑。 他端起一杯姜汤来,啜饮一口,吩咐大家也喝一点,免得着凉,这才道:“北方卫所田,之前两年一直不敢动,因为北方战事频繁。” “如今,山西和燕地的老百姓,经过两年时间,愈加认可大明,你看山西的移民都顺利了许多,为何?景隆大哥你说说。” 李景隆笑道:“皇孙殿下这是考校我。” 他从兜里拿出一枚大明银元来。 摩挲着手中的大明银元,李景隆道:“我猜,主要是因为我大明皇家银行,开遍各地,移民者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得到一笔宝钞补贴,我大明皇家说一不二,老百姓人人都认可朱明皇室这块儿金字招牌。” “还有,就是咱大明九边的卫所军官们,这两年也赚了不少钱。” 常茂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 “现如今,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北元和察合台汗国等国力则是日渐衰落,北元现在别说茶叶,就算是一口铁锅都造不起,全都得从我大明进口,他们买一口锅,需要用牛马羊皮来换,我们买他们的东西,给的都是宝钞,或者是大明银币。” “久而久之,大明宝钞和大明银币通行天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