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文以拙作留其名-《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第(2/3)页
    这般一劝,施耐庵琢磨,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如今大明朝廷对读书人,不错了……
    而且,大明韩国公李善长亲自修书,派遣儿子来请,自己也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他和李善长,有旧情。
    元顺帝时开科考,刘伯温,施耐庵,李善长,本来是同科科举生员。
    但考完后同人不同命。
    施耐庵中举后,被分配到钱塘县做一个小官儿,刘伯温做了元朝的杭州教谕学正,而落榜者李善长,却携带家资开始筹备做大事。
    进入编制的琢磨着稳,没进编制的考虑给自己整个编。
    因为李善长敏锐的发现,汉人大地主阶级,尤其是有钱又读书的这帮文党,对于长期无法进入国家决策层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
    前元修建黄河堤坝,只不过征召了十五万民夫,辅助运送材料的加起来,满打满算不到二十五万人。
    这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
    要说大元是因为修黄河堤坝灭亡的,其实有些冤枉,刚好赶上了。
    似如今的大明,光是各地移民加起来,总数就超过十五万户,几十万人。
    更别提还有在疏通京杭大运河,九边关隘修建长城征的徭役,人数也足有十万户,用的人力物力比大元多的多,也没出太大乱子。
    罗贯中刚刚做下,施耐庵就咳嗽一声,拿出一块儿上好的蜀绣来,慢慢擦拭手中的眼镜,施耐庵因为喜欢看书,有眼疾,故而许多事都是口述给罗贯中,让罗贯中去做。
    似那前世被冠以“水浒传”的“江湖豪客传”,许多都是罗贯中代笔。
    “贯中,你过来。”
    咳嗽一声之后,施耐庵招呼罗贯中。
    “哎,师傅!”
    罗贯中连忙小跑着端着一碟儿炊饼过来,这大明报社因为在国子监内,所以也跟着国子监管饭。
    有编制,还有俸禄,管饭吃。
    每天啥事儿都不需要管,只需要写写画画,做做文章。
    这无论对于哪个文人,都是巨大的吸引力。
    现如今虽说洪武皇帝不怎么杀人了,似贪污腐败的官吏,都是发配边疆做土官儿流官儿,但当官儿任然是一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