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任何一个朝廷中枢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平日里你吃吃喝喝也就算了,但是你手伸得太长,把老百姓的救命粮都给吞了,那么多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又该怎么办? 所以只能杀杀杀! 钟昶的态度就很明显了,马浩秋也跟着拱手行礼道:“微臣附和钟相的意见,此事不容小视,也绝对不能让他们蒙混过关,非下重典方能澄清海外。” 马浩秋是吏部尚书出身,现在也一直督管协调吏部。 旁边的南宫忌是户部尚书出身,督管协调户部。 吏部和户部是两个实力最强的机构,所以一向都不怎么合得来。 这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情,马浩秋不介意在南宫忌的头上踩两脚。 如果南宫忌就这么被踩了下去,那么他马浩秋就是未来丞相的第一人选。 钟昶的资历和年龄都要差了一些。 南宫忌何尝不知道马浩秋的想法? 但他却根本不能理直气壮的去还击。 毕竟户部的水有多深,他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得清楚。 景和帝没有功夫去理会他们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他自己思索也是以受灾民众为先的。 钟昶的提议虽然有点残忍,但一想着数千万的民众,他的心中秤砣,马上就朝着另一边迁移了。 皇帝还是先问了一句,“曹相以为呢?” 曹仪还能说什么? 他点头道:“这么做最好,一定不能让火龙肆虐,不然老百姓们没有了出路,很容易惹出大祸事来。” 对!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万一弄出什么农民成为了流民,流民成为了流寇,那才叫一个耻辱。 以后的史书会怎么记载此事? “景和三十一年,夏,洪灾,波及数千万民众,朝廷救济不力,导致百万人反。” 要面子的他,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所以他点点头:“好吧!传旨下去,令户部拨款一千万两白银,我这边出一千万两,合计两千万两备用。 另外各省迅速的开始统计受灾情况上报,同时按照自己储存的粮食开始救灾,可以换成麸糠来使用,但不许短了灾民的吃食。 等到粮食少于一半的时候,就要跟朝廷禀报,从而朝廷才能及时的拨款拨粮。 至于卫生防止瘟疫方面,就按照铭淇的建议来做,一定要重视,否则瘟疫来了可比洪灾可怕多了。” 顿了顿,他又道:“诸卿,这一次的各地督察派谁去好点?” 马浩秋协管吏部,他最有发言权:“启禀圣上,臣以为湖北湖南还是由太子去督办,陕西和山西可以由御史大夫屠谋忠去,山东和江苏由工部尚书巫愚去,安徽和江西则是吏部尚书李秀泰去。” 曹仪在旁边微微点头。 老实说,马浩秋这样的想法,还是比较公允的。 四位正副丞相肯定是不敢动弹的,整个朝廷的核心便是他们,千头万绪都需要他们来处理。 山西和陕西这两个地方受创不会太深,所以御史大夫屠谋忠去便足够。 屠谋忠虽然油滑了一点,但处理赈灾的能力还是有、 同理的工部尚书巫愚去山东和江苏也是如此。 剩下四个很麻烦的省份。 太子因为之前有在湖北湖南赈灾的经验,又杀伐果断,能震住人,所以他去最合适。 吏部尚书李秀泰,为人强硬独断,这样的人最适合去复杂的区域,做起事情来干净利落,根本没有人敢唧唧歪歪。 皇帝也同样觉得很好:“行,就他们吧!让户部商量好他们各自带多少银子去,然后粮食也先为他们准备好。” “遵旨!” 马浩秋朗声道。 “但是对于火龙肆虐这个事情,陛下您的决定呢?”钟昶追问道。 景和帝憋了一下,还是咬牙说道:“只要有火龙肆虐,所在储粮仓场司官吏,七品以上全部斩首示众,小吏护卫兵全部流放东北苦寒之地。” 对于他这样宽厚的皇帝来说,能下达这样的命令,也是怕了。 他怕这些人肆无忌惮,把仓库一把火烧了,断绝灾民们的一切活路。 哪怕是还剩下一半、三分之一,用在灾民身上都好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他软弱了,不知道多少人会为了掩盖罪恶,直接烧毁粮仓。 “应当如此!”钟昶欢喜的下拜,“陛下此举,定能多让数十万民众活命矣!” 景和帝的脸色阴晴不定。 因为他在琢磨柳铭淇的密奏的附件上提及的相关内容。 当时景和帝觉得这小子小题大做,太过残忍,所以这篇附件没有拿给朝廷诸公们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