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啊,陛下。”南宫忌也站了出来,“墨河只是用了权宜之计,只是为了安稳天下人心。帝国亲王而已,又不是太子,等到新的皇子诞生了,亲王就一直当亲王,谁还敢说半句?” 除了皇帝因为关己则乱,没有品味出这个意思之外,其余的重臣们,甚至包括赵寿,其实都听懂了“加封一位亲王世子为帝国亲王”的意思。 这不过是冯玉强的权宜之计而已。 哪怕是他再怎么的希望景和帝再生一个皇子,这江山的稳固却是要的。 况且帝国亲王这个称谓,在懂的人心中,完全就是一个备选。 只有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老百姓,才误认为他会是未来的皇帝。 其实只要不是被封为太子,那么在法定的地位上面,就没有任何的保障。 就跟南宫忌提醒的一样,顶多后来就一直当亲王呗,还有什么难的? 大家伙儿这么接二连三的解说,景和帝心中顿时舒服了很多。 虽然还是有些膈应,但总体来说也不怎么抗拒了。 谁叫他没有十多二十个儿子呢? 倘若儿子多的话,就不怕被来个斩尽杀绝了。 呵呵。 他的这个想法如果被柳铭淇知道,少年只会嗤笑。 想来陛下你不知道胡亥是谁。 更不晓得千古第二帝李二干过什么事儿。 思绪之中,景和帝终于是缓缓的点头,“那么……你们觉得谁合适?” 一群人面面相窥。 连苗炎这么硬的人,都不愿意第一个出头。 景和帝此时气笑了,“怎么?刚才不怕得罪我,现在你们倒成了哑巴了?……墨河,你第一个说!” 冯玉强硬着头皮,“陛下,臣以为礼王世子铭观殿下,文雅多才、宽厚待人,饱读诗书,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嗯。” 景和帝不置可否的继续点名,“曹相,你觉得呢?” 曹仪轻咳一声,“臣也觉得铭观殿下合适。” 皇帝继续点名道:“青古,你呢?” 钟昶道:“铭观殿下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马浩秋也这么说。 不过到了最后一个已经不是副相的南宫忌,他倒是说出了另外的想法:“陛下,臣以为铭观殿下很好。但倘若是挑选亲王,不应该只有一个人选,或者说,不能让大家觉得就是他了,就这么板上钉钉了,这种固有的印象可不好。” “嗯,不错。”景和帝非常赞同。 如果只有一个亲王世子被封为亲王,那么他在这段空闲的期间,一定会得到大量的资源和关注。 会有许多人来投奔他,想要靠着他一飞冲天。 而这群人,将会成为未来太子最大的阻力。 倘若人太多的话,对大康朝绝对不是一个好事儿。 但是分成两个亲王就不一样了,相当于把投机的人分成两部分,自然而然就能减少他们的凝聚力,从而减小对未来太子的威胁。 “那么第二位是谁?”景和帝问大家道。 低头的赵寿嘴皮子一抽。 亲王世子就只有四个,现在还剩下三个,你说最合适的是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