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下午,柳铭淇便带着水泥河沙等东西,还有一个混凝土桩子,进了皇宫。 和他一起的还有柳铭璟。 等到到了宫里,他又把正在训练宫里羽林卫和千牛卫的张勤、熊大宝给请了过来。 四个人一路到了乾清宫的后面,没一会儿,通过禀报的皇帝便带着一群大臣们走了出来。 最近心情不错的景和帝,看着他身边大小东西一堆,不觉感兴趣的问道:“铭淇,你又有什么稀奇玩意儿让我们看啦?” 柳铭淇笑了笑,“小臣是来进献一种修建道路的原材料,名为水泥。” “水泥?” 皇帝看了看他手边的一堆东西,怎么看怎么觉得很普通。 不过那个混凝土桩子却有些惹人注意。 见到皇帝感兴趣,柳铭淇叫侍卫拿来了一个铁锤,让他用力的锤这个混凝土桩子。 “梆梆梆……” 侍卫拼尽全力的锤了十几下,才把混凝土桩子给锤出了一个缺口,但却还没有锤坏。 混凝土桩子的整体形状还在。 但皇帝和大臣们却看到了光滑的混凝土桩子里面,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在西南专心修路超过十几年的葛松道,见状眼睛一亮的道:“殿下,你说的水泥……成型后就是这样?” “对!” 柳铭淇骄傲的道:“成型之后便是混凝土桩子,而混凝土桩子就是有这么的坚固,哪怕是一只只大象踩在上面,也别想踩烂!” 在场的一群官员们纷纷惊呼了起来。 他们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固的路面。 哪怕是传说中七八十年前修建的直道,恐怕也达不到这种标准。 其实修路的道理都大同小异,只不过是看原材料而已。 平日里没有什么原材料,那就用泥土,或者是青石板来代替。 官道上面要讲究许多,同样是用泥土,但却有着严格的工艺标准,还需要添加不少的东西,不断的夯实夯实再夯实,最后才能得到如此坚硬的地面,让它可以承受这么几十年的风吹日晒、车马不断穿行。 但总体来说,古代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泥土,一下雨就泥泞得难以出行。 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在古代,骑兵的骏马那么容易马蹄受伤折损了吧? 速度一快,马蹄插进了泥泞地里面,一下拔不出来,那股向前的惯性一冲,立刻就得受伤。 于是在中原大地上,许多时候都是靠步兵解决问题。 当然了,水泥也不是万能的。 你的标号不够,你的生产工艺不行,你的配比不行……等等,都容易造成质量的崩坏。 著名的豆腐渣工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最严重的,本来在重要的工程,比如防洪堤等等地方,水泥堤坝里面还应该有钢筋骨架的,结果就用稻草杆子给你代替——牛皮吧? 柳铭淇是学习物理的,对于水泥的性能和抗压能力,当然是门清。 说白了,越好的水泥,它的单位抗压能力就该越强,搅拌铺垫之后,在硬化期的期间,保持坚硬的时间就会越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