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潘应龙跟着祁言进了西苑,沿着南海湖西侧堤岸的路,往紫光阁走。 “潘府尹,到了紫光阁还要你等一会。” “祁公公,皇上有事?” “皇上这会在琼华宫,陪着娘娘们听唱戏。不过皇上的脾性你知道的,到点了一定会过来。” “皇上一向十分准时,是臣心急来早了。” “潘府尹这话说的,只有臣等君的,哪有君等臣的。” “祁公公说得是。” 风轻轻吹来,一股淡淡的桂花香,飘进了潘应龙的鼻子里。 “又到了八月桂花香的时节。” “西苑的桂树种得多,一到八九月间,满苑的桂花香。”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西苑,当时带路的是黄公公,他刚好出去办事回西苑,顺路带着我去见皇上。 那会皇上还是太子。 黄公公在前面慢慢地走着,那时我也是这般闻到了桂花香。黄公公说,此前西苑没有几棵桂树,太子喜欢闻,于是世宗皇帝就叫人遍寻京畿,移种了上百棵桂树在西苑里。” 祁言在前面幽幽地说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潘应龙眼睛眨了眨,对言道:“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祁言转过头来,看着潘应龙微微一笑,又悠然道:“皇上对奴婢们说过,他闻着桂花香,最喜欢的诗词还是‘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这是衡山公(文征明)的词。” “对,某一年秋季,皇上召见文长先生,闻到桂花香,文长先生有感而发,念了这阙词。皇上最喜欢这句,还叫文长先生挥毫泼墨,抄录了这一阙词。” 徐渭跟潘应龙同为胡宗宪幕僚出身,两人同心协力辅佐胡宗宪剿倭。 徐渭对潘应龙,亦师亦友,两人私交非常好。 潘应龙父亲出仕后,曾经拜文征明为师,学习绘画和书法,颇有一番渊源。 祁言突然提到徐渭,还提到了文征明,似乎表达出某种善意。 “果真时光如飞。祁公公,听闻黄锦黄公公驾鹤仙逝了?” “五天前,定国公、杨公公和冯公公带着皇上的钦赐祭品和诏书,去永陵主持黄公公的葬礼,随葬在永陵里。真是天大的恩赐啊!” 两人说了几句话,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完了,突然又静了下来,继续沿着林荫道继续往前走。 远处有鸟儿在树上叫唤着,啾啾,悦耳动听,跟湖边上吹过来的风一样,让人舒畅。 祁言把潘应龙带到紫光阁前殿耳房。 等小内侍端上茶杯,祁言客气地说道:“潘府尹请稍坐。” “祁公公请自便。” 琼华宫,正殿的戏台上在咿咿呀呀地唱着《牡丹亭》。 女旦一甩长袖,幽婉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戏台正对面是空旷的厅堂,朱翊钧坐在正中间,薛皇后的肚子半圆微拱,坐在左边。宋贵妃的座位在右边稍下一点,她的肚子圆滚圆滚的,比薛皇后要大得多。 左边顺妃王氏坐在第一位,下面坐着康妃董氏、宁妃葛氏。葛氏的肚子比薛皇后的大,比宋贵妃的小。 宋贵妃下首坐着淑恭妃许氏、淑妃曾氏,都显怀了,肚子跟葛氏差不多大。 朱翊钧目光在她们脸上扫过,心里嘀咕着。 要么不怀,要怀就一起怀。 七位后妃,集中时间怀了五位,也不知道轮着来,现在只剩下顺妃和康妃,选择余地不大,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 康妃这几日,茶饭不思,有些异常。请入内御医所女医官把了脉,喜脉似有似无,可能才一两个月,状况还不明显,不过怀孕的几率很大。 好嘛,你们组团怀孕,朕真的就要变孤家寡人了。 太后身为过来人,暗示自己给后宫“招兵买马”。 坚决不扩招! 自己才十八岁,正值青春,后宫一多,花儿迷离眼,很容易就陷进去了。现在万历新政正在起步,各项改革如火如荼,自己这个时候可不能松懈。 关键是心里这股气,不能泄,一泄气就全完蛋了。 好逸恶劳,人的天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