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目光透着隐隐的兴奋。 我们无意间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不过在两人看来,明国上下对教育的重视,真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明国的皇帝居然要搞义务教育,要让上千万明国孩童免费读书! 免费读书! 在欧罗巴,教育掌握在教会手里,能接受教育的不是贵族子弟,就是富商的孩子。 不要说穷人家的孩子,很多中小地主,骑士阶层的孩子都很少能接受教育的。 明国却在搞义务教育! 据说已经有上百万六岁以上孩童接受义务小学教育,数十万十二岁以上孩童接受初级中学教育,近十万少年接受高中教育。 或许这真的是他们强大的秘诀。 可是答案摆在面前,马塞洛和莱昂却知道,想抄都没法抄。 要想抄答案,首先要把教育从教会手里剥离开,要不然学校里教出来的全是传教士和神父。 其次需要很多的钱。 可是有钱的贵族、红衣主教和富商们,他们不会大方地花钱让穷人们的孩子接受教育。 最重要的是,照抄这样的答案需要一个富强又统一的国家,还有一位英明又强势的君主。 欧罗巴没有,所以还是洗洗睡吧。 五人说着话来到了卢龙钢铁厂子弟学校。 万如意跟学校门卫打了招呼,做好登记,带着五人走进学校。 “这是南校区,是九年义务教育校区。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全在这个校区里。 东边那栋六层楼的教学楼,是小学,西边那栋四层楼的教学楼,是初中。共用一个操场,图书馆以及食堂.” 舒友良迫不及待地问道:“卢钢高中呢?” “卢钢高中在北校区。跟这里相隔五百多米,中间隔着大礼堂以及体育馆。” “卢钢高中能进去参观吗?” “不能。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打搅孩子们读书上课,耽误他们学业。就算集团的主官批准,家长们也不让,会闹事。所以.” 懂了! 舒友良不再问了,他抬头看了一眼:“老万,你去看看你家二小子,我们就在这里转转。待会到门卫室碰头。” “好。” 万如意去找他的二儿子,舒友良五人随意地沿着校园里的道路漫无目的地走着。 马塞洛好奇地说道:“舒爷,这个校园跟京师的小学、中学很像啊。” “当然像了。 不仅京师,大明所有的新式学堂,包括大学,校园布局和建筑模样,都是学着卢钢子弟学校它修的。 可以这么说,它是大明新式学堂,以及新式教育的发源地。” 胡应麟有异议,“舒爷,你这话晚生不赞同。 东南公认,大明新式教育的发源地应该在龙华书院和象山书院,也就是现在上海龙华中学和宁波象山中学。” 舒友良呵呵一笑,“你那只是东南士子们给自己脸上贴金。新学兴于龙华和象山书院,这点是公认的。 但两所书院最初兴办时,完全按照旧学书院模式来的。 大明真正的新式学堂和新式教育,是从滦州开始,从他们的第一所子弟学校,卢龙钢铁厂子弟学校开始的。 接下来是开平煤矿子弟学校,永平机械厂子弟学校.在滦州遍地开花,然后被京师、上海等地学了去。” 胡应麟和王士崧还不服气,还要开口反驳,直接被舒友良一句话秒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