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每年各大报纸上,经常刊登这样的新闻。 某地的谁谁,发明的机器设备、或某个技术专利、或研制的新药和医疗器械,被某某公司收购,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啊亲人们! 你们说说,学理工科多有前(钱)途啊! 每年数万理工人才,十年下来有数十万。现在大明的环境又如此激励人,出几百个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太正常。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这两年,张居正等人明显感觉到,大明的科学技术,处于一种厚积薄发、蓄势要爆发的阶段。 等蒸汽有轨车远去,张居正转过头来,回答潘晟的问题。 “思明,老夫为为相十年,有一半的精力在与朝中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僚斗。 他们有的思想守旧,不思进取。也有思想进步,远比老夫还要激进。” 潘晟一直担任礼部尚书,在张居正的指导推行教育和文化改革,张居正所说的事情也遇到过。 “叔大说得没错。有些人学的是新学,很多方面比你我还要激进。但是推行某些新政,他们明面公开反对,暗里处处阻挠。 为什么? 就是这些新政侵犯到他们的利益。” 张居正点点头。 “没错。皇上曾经说过,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不断打破旧有利益分配,推行更合理更公平的利益分配。 所以必定会遭到旧有得利者的阻碍! 我们不断深入改革,必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阻碍,有旧的阻碍,也有新的阻碍。” 说到这里,张居正闭了闭眼睛,显得有些疲惫。 “王一鹗有魄力,有毅力,更有手段。 万历十一年以后,大明万历新政改革,会更加迅猛,更加激进,在全国各地方方面面造成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所受的阻碍,也会超乎想象。 但是老夫不担心王一鹗会顶不住,他完全有能力击破这些阻碍。 他可是提着提刀砍过倭寇的人,这气魄,比老夫要足得多!” “没错!”潘晟和方逢时对张居正的评价非常赞同。 “潘应龙善于搞经济,他头脑灵活,杨金水当年能把统筹处、输捐局和少府监搞得如此出色,很大一部分功劳得力于潘应龙。 皇上评价他,对市场经济有着异常敏锐的直觉,以及极其深刻的认识。 在经济建设方面,老夫认为目前国朝上下,还没有谁能超过他。就算有,也要等新一代学子在实践中历练出来,也是十年以后的事。” 潘晟和方逢时继续点头,赞同张居正对潘应龙的评价。 “现在皇上对内阁如此安排,就是希望整个内阁全心全意投入到大明经济建设中,加快工业革命,继续遥遥领先这个时代。 这是皇上在下月朝议局会议上的讲话主题之一。 但是一味地刚猛,很容易造成太多的隐患。 皇上扶了张凤磐上来。 你们明白什么意思吗?” 潘晟明白了,“皇上让张凤磐去跟那些守旧官僚斗,跟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大局的官僚斗!” “没错,张凤磐治政,肯定不行。治人,那真是一把好手。这些年也历练出来了。 皇上让张凤磐去跟这些人斗,真是知人善用啊。” 张居正说到这里,转头对方逢时,他寄予厚望的楚党接班人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