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翊钧伸手打断了宋贵妃的争辩,“你身在深宫,怎么知道他们的心思? 很多人一旦上了高位,就容易飘。原本是顺应时代浪潮,趁势而起的成功,会认为完全是他自己的本事,以为大明经济离开他,就会玩不转了! 你告诉他们,多去沪州华亭看看,去苏州、杭州、常州看看。数年前也有那么一群人,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大明社稷的中流砥柱。 你叫他们去看看,那些人的坟头草有多高了。” 宋贵妃脸色惨白。 朱翊钧宽慰道:“贵妃不用担心。他们大部分人还是知道进退的,这点朕很欣慰。 这次南下,朕就是要跟他们好好聊一聊。他们的功劳,大明不会忘,朕不会忘,朕会给予他们足够的话语权,不会让他们像以前,担心受怕。 朕会给予他们一定的保障。” “父皇,你对他们太好了。” 办公区后门响起一个声音。 “出来!” 朱轩妮老老实实低着头出来。 俞巧莲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见到此情景,连忙请罪。 “臣妾刚刚送姐儿哥儿们到车厢,猛地才发现大姐儿不见了。连忙赶来,还是晚了一步,请皇上恕罪。” “没事。朕的女儿什么脾性还不知道。你一时半会降不住她。没事,你先下去休息,让大姐儿留下来陪朕和贵妃说会话。” “遵旨!” 俞巧莲离开后,朱翊钧指了指宋贵妃旁边的座位。 “坐下吧。想听就大大方方的听。想学你父皇的手艺,就光明正大地站出来学。” 宋贵妃含蓄地说:“皇上,大姐儿是女孩子家,学了这些治国的东西,没有太大用处。” “哈哈,在大明你是派不上用场。可是世界这么大,总有朕的大姐儿派上用场的地方。 到时候她还喜欢玩创业,想把从朕这里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朕给她一块地方,让她折腾去好了。 兑洲、大食、波斯、天竺,有的是用武之地。” 朱轩妮一听,眼睛炯炯有神,嘴角上翘,乐开了花。 宋贵妃也听出朱翊钧话里的意思,目光闪烁,笑着说:“皇上太宠姐儿和哥儿了。” “都是朕的儿女,亲骨肉,朕身为父亲不宠,难道还指望外人宠他们?大姐儿,你继续说。” 朱轩妮看了宋贵妃一眼,昂着头说。 “父皇,儿臣知道你的意思,无非就是东南那些商贾厂主,为大明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你要给他们封官许愿,大加笼络。 儿臣觉得,过于优待他们了。他们是劳苦功高,可是父皇和朝廷待他们也不薄啊。 废除了许多商贾限令,让他们能够抬起头享福。有的还授以勋爵和官阶虚职,优厚有加。 再优待,儿臣觉得他们会蹬鼻子上脸。” 朱翊钧笑了,“对,有些人给多了,喂饱了,确实会蹬鼻子上脸! 但是这件事不能想得这么浅薄,要从深处想。 东南这些人,还有滦州、东北大兴工业那些人,他们不仅是大明的弄潮儿,也是掌握着先进生产力的那群人。 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大姐儿,你学得如何?” 朱轩妮有些不好意思地答:“父皇,你写的《政治经济学》儿臣有学,可是太难懂了,学不进去。” 朱翊钧看着自己的大女儿,脸上满是慈爱。 “学不进去也要学,这可是屠龙术啊,学明白了你就能把天底下最根本的矛盾搞清楚,抓住一切事物的本质。” “父皇,那请你说说。这个事例,又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什么关系。” “大姐儿,自从工业革命在大明爆发,引起经济迅速发展。新的生产力在大明已经崛起,成了浩浩荡荡难以阻挡的大势。 新的生产力,必须要有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否则的话会引发巨大的动荡。 而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都是生产关系,是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转动。 大姐儿,如果我们不顺应潮流,那就只会被潮流冲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