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公孙琦见状,也不知道赵安的意思,便敷衍着说道。 公孙琦:“那是因为我皇勤政,事必躬亲。” 赵安听罢,摇头笑了笑。 赵安:“你倒是会说话。” 赵安:“朕这几日也想了想。” 赵安:“万方有难,罪在朕躬。” 赵安:“这几天,朕大权独揽,也有些累了,该给你们一些权力了。” 公孙琦愣在原地,不知道赵安接下来会有什么打算。 赵安头也不回地说道:“你和朕说说,边关事情,你有什么建议。” 赵安:“防北唐你不行,你的本事朕还是知道的。” 赵安:“北唐那边你不用管,你就和朕说说,朕接下来该怎么对付南明。” 公孙琦听罢,急忙抱拳施礼:“谢陛下知遇之恩。” 公孙琦:“臣以为,明藩鼠辈,目光短浅。” 公孙琦:“其国内从上至下,皆是昏聩,实在不是联盟之友,早晚有一天这伙贼人会背刺我朝。” 公孙琦:“所以臣这次率军济州,简单地了解了我朝边防的情况。” 公孙琦:“一,设立重镇,驻军屯田,整顿军纪,重新划分要地,由兵部尽快商议。” 公孙琦:“二,通商交好,明人重小利,必须得想办法用商贾之道让他们尝到一点甜头,这样才能稳住汉明之盟,共拒北唐。” 公孙琦:“三,封锁长江上游,盘查船舶,严防明藩细作刺探。” 公孙琦:“这三条,即为臣之对策,请陛下定夺。” 赵安听罢,点了点头。 赵安:“不错,最起码说明你想过这件事了。” 公孙琦一听赵安这话,知道这是对自己的建议不满意,便不再说话。 赵安:“这件事,朕还是要以你为主,再找些可靠之人再行商议。” 说完,赵安苦笑着,摇了摇头。 赵安:“满朝文武,竟找不出多少可靠之人。” 这便是南汉朝廷如今的悲剧,由于内阁多年的把持,操控科举,如今朝廷里的官员,多半各在一个阵营,这些阵营对应着不同地区仕宦乡绅的利益,彼此制衡却又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蒙蔽赵安。 赵安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称南汉的朝廷为小朝廷,始终不能像北唐那样,君主可以高高在上,形成至高无上的威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