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规划-《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您一会儿带姐姐们上街,去买几床铺盖,再每人做几身衣服吧。家里还缺什么,也一并添置。咱们搬到这边来,钱也不用藏着遮着了。”杜锦宁又道,“至于欠的债和我的学费,您都不用担心,我会解决的。再说,做豆干也还有进项呢。打明儿起您跟姐姐就可以先做起来,拿到街上去卖。”
这虽是佃租的田,却也是属于自己的田地了呀。
“这字进步了许多,足见你用心。”看了杜锦宁写的字,他满意地点点头,又道,“你把昨天我讲的内容复述一遍。”
临走前,她又把昨天练的字给带上。
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山丘河流较多,田地并不规整。给杜家的这十五亩也是如此,除了有七八亩连成一片的,其他的都东一块西一块,有些两三亩相连,有些却只有几分田,高高低低不等。不过都用田垄隔着,保水保肥倒没问题。这些田地上也种满了绿肥。
“先生,不知袁先生的屋舍在哪儿?”杜锦宁问道,“学生那日承他关照,想去感谢一番。”
搬到大林村,家里虽添置了做豆腐的家什和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但也就了几十文,用的还是杜锦宁给她的零散铜钱;后面给她的二两银子,她都没动。盖铺盖做衣服,有二两银子够了。
大家跟着董大成去外面看了田地。
董大成见杜锦宁这里没什么事了,又指着不远处的屋子道:“我就住在那里,我家婆娘姓赵。你们有事尽管去寻我,千万不要外道才好。”说着便告辞离开。
交待了这些,又从明显是新买的铜锁上取下一把钥匙,杜锦宁交待一声,去了书院。
听说可以卖豆干,陈氏眼睛一亮,点头答应:“好。”
按理说,她是女儿,她手里的钱应该交给陈氏才对。比如杜家,无论是杜辰生还是杜云年,赚的钱都交由牛氏来保管。但杜锦宁不想这么做。她的灵魂是个独立成熟的女性,并不真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儿。这些钱既然是她赚的,她就有支配它们的权利。免得要用钱的时候还去问陈氏要,做什么都缩手缩脚。
“好。”杜锦宁点头。
虽然折腾了一个早上,搬了一趟家,其实也不过才巳时,离中午散学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杜锦宁去书院的时候,正好关乐和在华章居。
关乐和对杜锦宁的聪明程度十分满意,觉得她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在基础上。虽说有些欠缺,但可以在以后的乙班学习中慢慢补回来。
“现在你住得近了,家里也没有那么多烦心事,每天抽一个时辰到我这里来,我给你把一些基础的东西讲完。等过了年来,你就考乙班吧。”
待杜锦宁复述完,他越发满意。又指点了一番她写的字,讲了小半个时辰的新课。
杜锦宁有些郁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