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上门提亲-《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各自落座上了茶,宋婆也不急,端起茶碗来喝了一口茶,又夸了这茶几句,这才放下茶碗,掏出绸缎帕子抹了抹嘴,笑道:“是书院的一位先生托我来给你家大姐儿提亲。”

    因着杨嫂子的提醒,陈氏的警觉性极强,早在磨豆浆时就把门给关上了。

    这个说辞,跟杜锦宁所说的又接近了几分。

    宋婆子进了院子也不东张西望,直接跟着陈氏进了堂屋。

    她先回身叮嘱了杜方菲一句,叫她姐妹三人到厨房里呆着,有事情马上溜出去叫人,这才打开了门。

    宋婆子并没有马上进门,而是朝陈氏福了一礼,笑问道:“请问可是杜太太?”

    她最怕的,就是杜家已为杜家大姐儿相看好了人家,只等着订亲了。如果那样,不管她说得再天乱坠,恐怕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毕竟严岑并不是娶原配,家中还有两个拖累。

    她透过门缝看到院门外只站了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妇,虽穿着绸缎衣裙,打扮得十分体面,但中等头发,白头发,大眼睛,容长脸,皮肤白皙,跟杨嫂子说的宋婆子极像,她心里警铃大作。

    “我是受人之托,来给你家大姐儿提亲的。”宋婆子道。

    半个时辰后,陈氏把豆浆磨好,正要唤杜方菲来提进厨房去煮,忽听得门外有人叫门:“有人在家吗?”听声音是个上了年纪的女声。

    既要套话,陈氏也没反驳,点头道:“你说的是。只是,不知是哪一位先生?既在书院里做先生,想来年纪也不小了吧?怎的还不娶妻?”

    “年纪并不大,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前头娶了一个妻子,不过那女人没福,头年得病死了。”宋婆子并不想提严岑鳏夫的身份,但不说就没办法解释他为何这么大年纪了还不娶妻,只得硬着头皮提了。

    见陈氏变了脸色,她又道:“但他前头的娘子并没有生儿子,只留了一个四五岁的女儿。那位先生又有才学,在书院里做先生一个月也有六两银子的收入,这还不算三节四礼学生们的孝敬,他每月里写字画画也能赚好几两银子。在城里又有一处宅子,城外还有百来亩田地,日子过得十分宽裕。”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杜方菲不会嫁给严岑,也不会跟他有任何接触,她根本不出门,所以严岑的所有算计都会落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