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投其所好-《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对于一个致力于农学的人来说,“年饥用不足”是一个十分乐意谈的话题。只有上位者重视粮食问题,愿意为粮食种植多人力物力,农学研究才能得以进行。科研成果一出,产量提高,百姓生活才能富足。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在隋朝的时候,科举考试应运而生。寒门子弟终于有了一个摆脱低下身份,施展自己抱负的途径。
这一回不需她等多久,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差役拿着牌子走过来,在她的考号前停留了一会儿,便走向下一个考号。
这题出自《论语·颜渊》。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周东平这个人是个高智商的人,原先在科举考试的路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从自身经验与阶层出发,这些年来就一直在各种场合为八股文摇旗呐喊。
她便不着急,先把试卷纸看了一遍,见纸还不错,不会出什么问题,便静下心来等候。
她正想叫住差役,就听隔壁周致叫道:“差爷,这卷子是空白的。”
接下来是承题,申明破题的意思:“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
也因此,拿到题目不一会儿,她提笔在砚台上蘸了蘸,便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差役头也不回:“试题一会儿来。”
所以她得投其所好,这两首经义题她都打算用八股文的形式来写。
其实高考就是脱胎于科举,高中之前不教授和考核实用性知识,单纯考核智力水平,以尽可能减少父辈教育水平造成的不公正影响。进入大学之后,为满足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这才以教授考核实用性知识为主。
这几天都很忙,没时间存稿。昨晚妈妈和弟弟一家在我家过的年,完全没时间坐下来码字,今天一早就起来码字了,本想赶上八点的更新。但这章的写作难度超过了我的预想,而且这章是2680字,实在不好断章,因此码到了现在。被关在小黑屋里又没办法出来发个延迟通知,实在对不住了。
大年初一,向大家拜年,祝大家汪年旺旺,人旺财旺运道旺,升官发财人平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