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写完奏折,王兴放入奏事匣子,打好封条,刚想让潘九去叫李忠,一闪眼,就见李忠满脸春风地走了进来。 “王大人,谢了啊。”李忠见到王兴,没头没脸地来了一句。 王兴当然知道他说的一是曹楷的事,一是让锦衣卫抄家的事,一个是帮他出了气,另一个则是发财的肥差。 “公公,我可警告你,不要太过份啊。”王兴把奏事匣子交给他,然后警告了一句。 “嘿嘿,咱家省得,咱家省得。大人,锦衣卫那帮兔崽子都跟吃了春药似的,说跟大人出来办差,真是太痛快了”。李忠说道。 他说的痛快无非是两层意思,一是不受气,二是有油水。 “公公,也别让人家杨都司的兵白忙活。”王兴又提醒了一句。 “那是,咱吃肉,也得让人家喝口汤不是?”李忠说了一句,看王兴不接话,知道他是默认了。 “王大人,那我去看着点?”李忠问道。 “嗯,去吧。”王兴答应了。 “哎,好,那我去了。” 李忠兴奋地抱着匣子走了。 对于抄家中的猫腻,王兴是清楚的,贵重物品,比如字画、玉石等可以不造册,银两上册时当然也可以少写一个零,更别说,当兵的往怀里划拉的东西了,根本就不会在抄家册子上出现。 清楚归清楚,王兴根本没打算阻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官场现在是这么个规矩,他在没有能力打破之前,只能先适应。——这也是官场生存的诀窍之一。 …… 王兴怒杀贪官、奸商,引起了山东官场震动,一时间人人自危,个个都夹起尾巴,奉行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生怕被无孔不入的锦衣卫抓到把柄,官场作风顿时为之一清。 老百姓可高兴坏了,他们对官员和富商可没有半丝好感,这两个阶层就像是天然的敌人,更何况是贪官和敢于以身试法的奸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