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出战的疑虑-《三国的理想国》
第(3/3)页
黄祖的确像是有老天爷相助一般:孙坚率众进攻襄樊,在接连战胜的前提下,却中了他的弓箭埋伏而被射死。致使孙氏集团的内部,产生了分化而退兵。
后来,黄祖转而驻守江夏郡,为刘表扼制了江东孙氏的侵袭。
听到薛综的话,士颂不禁笑了起来:“不管怎么说,刘表终究不能坐稳荆州。”
袁徽“哦?”了一声,疑惑地看向他。
“曹操以天子之令,与袁绍数次大战。他担心后背受敌,就征召刘表及其部伍。刘表既不会派兵协从,又不敢突袭曹操。但他的属下,却已有异心。”士颂淡淡地说道。
“嗯,毕竟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袁徽嘴里说着,却还是觉得很难猜测。
知晓未来的士颂却知道:刘表的下属,长沙郡太守张羡,将会于不久后背叛他,起兵造反。
“暂且不好说。但我却有预感,刘表的内部并不稳固,北面的张秀、东面的孙氏,都是让他挠头的对手。”士颂自信地说道,“因此,我们擒了邢道荣之后,刘表即便恼怒,暂时也不会大举兴兵前来。”
袁徽、薛综对视一眼,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士颂不再做更多解释,口中轻松地说道:“过不了多久,别说刘表再来侵袭,我们还会北上呢。”
这是已然定下的策略,只是还没有确定的路线及实现的确定时间罢了。
士颂的话说得雄壮,薛综先大声附和道:“好!”
袁徽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担心行事鲁莽,会给己方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再是饱学和可以预观未来,终究是个学者。
士颂微笑着摆摆手:“袁先生,我们暂且不说这些。”
转而,他笑着说道:“荆襄八郡之地,的确有不少名流才士在那里。”
“嗯,是啊。”袁徽慨叹着说,“即如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司马徽、庞统等人,都是名声在外,又淡泊待世的名士。另外,诸葛亮虽然年轻,也因他敢于自比管仲、乐毅,而很有名声。”
“所以,”士颂看着他说道,“我想请先生谋划一下。”
“请这几人前来?”袁徽说罢,又摇了摇头,“这边相对僻远,他们未必肯来。”
“梦想或许不好实现,但总要是有的。某猜想,”士颂坦然地说道,“如果他们到了这里,看到我们做的伟大事业,必会有感慨可知。”
这话说得当然对,因为是有现实作为作证的。
袁徽立刻赞同道:“当然啊!如果我只是耳闻,怎么敢相信将军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了如此多的大事呢!”
士颂见他情绪高涨,随即拱手说道:“这几位大才,某也自知未必都肯前来。但某还是想请先生,请来其中一位。”
袁徽回礼问道:“将军是想请石广元还是崔州平?”
摇摇头,士颂笑着说道:“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如能与他一晤,某心愿足矣。”
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又因为他总是客气地称赞别人很好,而被称为“好好先生”。
他身具绝学,精通奇门、兵法、经学。可惜的是,历史中的他,除了举荐人才之外,自己却甘心做了隐士。
捋着胡须暗自思索一下,袁徽拱手说道:“某与他的老友、学生,倒也认识几位。某即写书信,请他们代为恳求。”
这件事说定,士颂接连对他施礼不断。
袁徽连忙还礼,再笑着问道:“司马徽是名士不假,但他自视颇高、心性又很淡泊,恐怕将军未必能够留得住。”
士颂不在意地摆摆手:“没关系,能与水镜先生面晤,某就很开心了。”
话虽这样说,士颂的心里却知道:司马徽不是写封书信就能前来的人。
至于怎么相邀,他肯定想让袁徽亲自去一趟。现在与荆州交战,出于对袁徽安全的考虑及尊重,他只是还要找个合适理由。
暂不提及此事。说笑过后,士颂再对袁徽、薛综等人说道:“我们去官学视察一番。”
现在外有战事,心里忐忑的袁徽见他如此镇定,倒也先对他暗赞。
走出大帐,士颂请袁徽与自己并辔骑行。
袁徽望着远处的郡城,口中说道:“学生前来很多,老师的数目还要尽快增加才好。”
“要想让更多学子成材,肯定要先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老师。”士颂说罢,看向袁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