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周瑜如愿受重用-《三国的理想国》


    第(3/3)页

    除了官吏们“天下一家亲”的教导、引导之外,南海郡的老百姓因为并不缺乏粮食,也就不担心新来的百姓抢粮吃。

    这个不用说,另外重要的原因就是:田地开垦很多,新作物的长势太猛。原有的劳动力,根本来不及进行更细致的田间地头的劳作。

    新来的老百姓,正好可以填补劳动力的欠缺。

    对于新作物的耕种不太会?

    很容易解决。既有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吏,又有原有的老百姓帮着指导,还能不很快掌握吗?

    孩子们无论士庶,都进去学堂学习。课余时间,他们可以去官府帮差,或者去地里捡花生、红薯、土豆,拔萝卜、拾麦穗等形式,来抵偿学费。

    妇女们也都按照自愿,选择薪酬不等的工作。

    护士这样的职业,虽然收入很高,但有的妇女觉得心惊胆战。不能适应这个没关系,纺线织布总是很小就学会的。

    可当她们到了“纺织工厂”的时候,才红着脸承认:世界变化快,要学习新技术。

    江水、河渠的岸边,已经修建起一座座水力带动的工坊。

    一排排纺纱织布的机器,在经验熟练的女工们的操作下,飞速地运转着。

    丝绸这样的织物、衣物,当然还是高档的。可是棉布这种稀奇的织物,却是普通百姓更为喜爱的。

    大量快速、高质量生产出来的布料,除了做成传统的衣物以外,又在士颂的指导下,出现了紧身的上衣和直筒裤。

    这些衣物,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

    士颂直接下令:官员在非番值期间,带头穿!谁穿,月俸加五斤肉;不穿的,罚五石米!

    另外,这些衣物首先发去了兵营,士兵们统一着装。

    风纪扣系好,周瑜看了看身上的紧身军服,再对侍卫伸手说道:“取我的军袍来!”

    侍卫连忙低声警告:“周都督,小心被罚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