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献公尚在,虽有骊姬诡诈,献公不明,既为臣子,纵是重耳,岂敢弑父,又岂能叛国焉?」蔺相如目光灼灼地看向赵括。 显然,蔺相如是在以重耳之事继续隐喻当前之事,献公即为赵王,骊姬则为楼昌等人,重耳则是赵括。问的就是赵王尚在,赵括岂敢行反叛之事,即便行之,又岂能成功? 「献公既在,重耳自当避祸于外。」赵括当然明白蔺相如的隐喻,当即毫不犹豫地答复道。没错,赵括并不打算立即就反,毕竟赵王虽然过分,却也还没有到人神共愤的地步,朝臣们或许会为赵括不值,但却不会因此与赵括勾结一道反叛赵王。 无他,利益所致也。 「复请秦军护送?」蔺相如继续问道。 重耳之所以能够重新成为国君,少不得的就是秦国派军护送他归国,而也因为这次的护送,有了后面的所谓「退避三舍」的故事。虽然最终晋国依然取得了胜利,可若不是秦国贪婪,又或者不是重耳机智呢?晋国的损失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如今蔺相如之问,实际就是在问赵括是不是也要引入外来的势力,介入到其中,毕竟赵国的利益才是蔺相如最为关心的。 「献公无道,自有取祸之日。当是日也,骊姬无权,而我自握刀,又何须秦军之用?」赵括继续答道。 对于这个问题,赵括倒是早有准备,无论上党还是河内郡的布置,为的就是在赵括离开之后依旧能够掌控军队与权柄。只是对于赵王的取祸之道,赵括却没有明说,因为谁能想到,那个不起眼的小东西也会跳出来强自登上历史的舞台呢?! 「就保留点神秘感吧。」赵括在心中淡定地想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