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家人重新吃饭,不过各人的心思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 …… 与此同时。 朱二哥一家也在吃饭,同样在讨论小弟结婚送礼的事。 朱二哥有二子一女,大儿子朱茂强,二儿子朱茂鑫,女儿朱茂兰。 送礼的事,是朱二嫂率先提出来的,她说道:“阿杰马上要结婚了,我准备送两块布,一床被子,一套茶具,一个洗脸盆,两只搪瓷杯,再封一个28块钱的红包,你看怎么样?” 朱二哥听得连连摇头道:“太多了,阿杰可是副局长,娶的老婆条件又好,人家什么东西都不缺,咱们买这么多东西去完全是多余,随便买一点意思一下就行了,红包给个6块钱就足够了。” 朱大哥家跟朱二哥家真的是完全相反。 朱大哥为人忠厚老实,对父母兄弟自然是没得说,可他娶的老婆却又吝啬得很,把钱物看得极重,在她这里向来只有进没有出的,谁想占她的便宜都不容易。 而朱二哥为人也是小气巴拉的,虽然没有朱大嫂那么严重,但对自己父母兄弟都喜欢斤斤计较,也是从来不肯吃亏的主,有趣的是他娶的老婆偏偏又比较大气。 朱二嫂道:“人家有那是人家的事,咱们当兄嫂的不能因为人家有就不送,就像借钱一样,人家可能是不缺这点钱,但你借的时候说什么时候还那就得什么时候还,不能因为人家不缺这点钱用你就不还了。” 朱二哥道:“这是两码事,这些东西阿杰不缺,送过去也是浪费。” 朱二嫂蹙眉道:“这是你的亲兄弟,你能不能别这么小气啊?送这点东西,你不嫌寒酸就算了,还嫌我送得多了?” 朱二哥瞪眼道:“什么这点东西啊,这谁家的兄弟结婚送这么多东西的?你这娘们就是穷大方,咱家的日子不用过了?” 朱茂强忍不住接话道:“爸,满婶家是什么条件,我们都知道,她嫁给满叔,咱家送礼可不能小气了,不管怎么说也要给满婶留下一个好印象啊,要是满婶能看在满叔的面子上,把我们安排到她家的饭店去工作,那就太值了!” 朱二嫂瞥了老公一眼,说道:“看看你活了一把年纪了,还不如自己儿子看得清楚。” 朱二哥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有些肉痛的说道:“行了,那你就作主吧!” …… 邓世荣这是嫁女,而不是娶媳妇,所以他没有大张旗鼓的把整个那耶邓氏都请来喝喜酒的意思,只是请了那耶村那些血脉关系比较近的族人,以及各村有头有脸的族人也请上一批。 因为办酒的地点是在穗丰饭店,而不是在朱俊杰的老家,所以邓世荣还到县政府去给熟悉的领导送了请帖。 而这段时间,那耶邓氏小区的房子一直在布置,现在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整个房子看起来极其喜庆。 朱俊杰同样没有闲着,他也给单位的同事以及上级领导一一送上了请帖。 还有他在部队那些一起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友,他也早早的写了信,并寄去了请帖,这些都是真正过命的交情,结婚这么大的事要是不通知,以后难免会让他们埋怨。 至于家里的亲戚朋友,这个自然有父母操持,这个就不用朱俊杰操心了。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的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做着准备的时候,各地的高校也陆续开始放假了。 …… 中午。 京城。 清华大学某食堂,来自广西的十几个老乡在这里聚集。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或者未来,学校里的老乡会都不会断绝,甚至学校还会鼓励来自各地的学子成立老乡会,因为老乡会的存在可以帮助新来的学子快速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 清华大学广西老乡会的会长,是大三的一名学长,名叫冯健华,来自桂林。 此时,冯健华开口说道:“各位老乡,明天学校就要放假了,老规矩,选择回家过年的老乡请举手。” 邓允嵩闻言便和其他几个老乡一起,把手举了起来。 冯健华见状说道:“举手的几个老乡,请稳步到这边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下结伴回家的事。至于留在学校过年的老乡,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商量一下,过年期间结伴一起出去玩玩也挺好的。” 邓允嵩接话道:“会长,我恐怕没办法跟各位老乡一起结伴回家了!” 冯健华问道:“为什么?” 邓允嵩道:“因为我要等我二哥放假一起回去,所以回去的时间可能没办法跟各位老乡相同。” 冯健华对这个今年新加入老乡会的学弟,印象倒是蛮深刻的,第一个印象是对方挺健谈的,第二个印象是对方挺豪爽的,这是几次老乡聚会他对这个小老乡的观感。 之所以留意到这个小老乡,主要也是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广西老乡并不多,五届(有些专业是五年制)加起来都不足二十人,作为会长的冯健华,自然比其他老乡多花一些心思,尽量了解每一个老乡。 邓允嵩作为今年新加入老乡会的小老乡,自然受到冯健华的重点关注。 不过,这才过去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再加上大家聚会的次数也不多,冯健华还真不知道对方还有个二哥也在京城。 “允嵩,你二哥也在京城读大学吗?”冯健华问道。 邓允嵩摇头笑道:“没有,我二哥已经参加工作了,所以放假时间跟我们学生不一样。” 冯健华了然,能留下在京城工作,看来邓允嵩这个二哥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不过现在不是询问这个的时候,他点头说道:“好吧,既然你要等你二哥一起,那我们几个就先结伴回去,不等你了哈!” 邓允嵩道:“嗯,你们先回吧,不用等我。” 冯健华点了点头,不再多说,而是召集另外几个准备回去过年的老乡,商量一起结伴回家的事情。 …… 下午。 邓允嵩心情颇为激动的坐车来到了二哥的工作单位,之前过来找二哥的时候,二哥给了他一个大惊喜,说是可以弄到单位的介绍信,可以带他一起坐飞机回家了。 坐飞机,哪怕是到了有钱就能坐的后世,农村人都没几个是坐过飞机的,更别说是现在这个有钱都坐不了的年代了。 说句不夸张的,这个年代的农村人要是能坐一次飞机,回到村里起码能吹一年。 邓允嵩曾经听父亲说过,在民国时期,由于村民们愚昧无知,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飞机这种交通工具,第一次有飞机从他们村的上空飞过的时候,村民们一个个被吓得跪下来磕头,以为这是哪路神仙经过他们村。 等飞机飞走了,家家户户还做籺,祭拜。 这种事情放到现在,自然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但在几十年前没有飞机这个概念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有庞然大物在天上飞,往鬼神方面扯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是掐着时间过来的,所以邓允嵩只等了十几分钟,就看到了把自己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二哥。 邓允嵩其实也是同样的装扮,现在只有零下几度的气温,这气温虽说比博白要冷不少,但也不至于太难受,让他们有点受不了的是气温低就算了,还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西北风,这就要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