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心战(上)-《国之赘婿》
第(2/3)页
原本杨耀宗还想等着暗察使对贤王及二世子景昱的调查情报,再细细分析计划如何处置贤王与二世子两人,毕竟若是贤王再与勤王当真勾结在一起,一旦勤王起兵谋反,天京城中再有贤王做内应,那谋反十有**都会成功。可如今皇上驾崩,虽然消息被封锁,但还不知能坚持几日,时间紧迫,所以他决定提前先试探下贤王。毕竟从景翊君及音如歆口中了解的贤王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没有是非观念的人。更何况皇上是他的亲哥哥,而且皇上临死前记挂着贤王这个弟弟,应该是待贤王不错才是。若是贤王被二世子利用,或是被二世子掌握了什么可以威胁到贤王的事情,如今皇上去世,皇太孙若是即位,又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赦的呢?若是可以让贤王转而帮助皇太孙,以贤王的地位及名声,那对于皇太孙登基后稳定朝臣抚慰军心都有不可多得的好处。
景翊君微微蹙眉关心道“你身体还很虚弱,先躺下休息。明日再去见三皇叔吧。”
杨耀宗微笑道“没事,而且我的确有紧要的事情要见贤王。再说总不能无缘无故的就一直将贤王留在宫中。”
景翊君仔细的看看杨耀宗,还是有些担心他的身体,但还是点点头道“那好,我陪着你去。”
皇太孙在一旁急急的道“我也陪着你去。”
一间灯火通明的小殿内,殿内有一木质雕花屏风,将小殿分隔成两室,屏风里侧景翊君与皇太孙正安静的坐在矮塌上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动静。屏风外面杨耀宗与贤王正对坐于矮几前。
景翊君与皇太孙非要陪着杨耀宗一同去见贤王,可杨耀宗是当真有正事要与贤王谈,又担心贤王当着景翊君与皇太孙两人的面不能畅所欲言。原本是亲自要去拜见贤王,却只能变成先寻一处合适的场所,将二人安置好,再由顺公公将贤王带到此处安坐。而杨耀宗则是待贤王安坐后,随后进入小殿。两人之间的名讳也由顺公公通报过。
杨耀宗听景翊君说过皇上与贤王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刚进如殿内见到贤王,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对亲兄弟长的着实太像了一些。只不过贤王要比皇上看上去年轻很多,身材上也比皇上壮实很多。
两人的官位已由顺公公通报过,杨耀宗拜见过贤王落座后,拿起矮几上刚刚泡好茶水的茶壶,为贤王倒上一杯茶,又自己倒上一杯茶,端起茶杯道“杨某一直都想去拜会贤王,今日却是在此有幸得见,便以茶代酒以表我的对贤王的敬意。”
贤王自杨耀宗进入殿中,便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此时见杨耀宗恭敬的为自己敬茶。便也拿起身前的茶杯,抿了一小口,微微淡然的笑道“太孙太傅有心了,我一”闲王“倒是不敢劳太孙太傅上门拜会。倒是本王久闻太孙太傅大名多时,一直想要与太孙太傅结识一番,却是一直无缘得见。一直都是听说太孙太傅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今日目睹太孙太傅的相貌,当真是英俊不凡。太孙太傅所做的诗词本王非常喜欢,称得上神来之笔千古佳作。”
杨耀宗恭敬的施了一礼道“能得贤王赏识,杨某荣幸之至。诗词终归是小道,杨某当不得王爷的谬赞。”
贤王摇摇头道“诗词写的好坏与否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还是综合展现一个人文化底蕴、人生阅历及联想力的一门高深学问。一篇好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可以用短短几句话,或仅仅几个字,便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尽请诉说。比如说太孙太傅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和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若不是太孙太傅有着深厚的才学及丰富的联想力,外加与南宫女相有着浓厚的情感,又怎么能写出这两句绝佳之句,做出如今脍炙人口,争相传唱的诗词。别人也许不理解你为何有如此才学还要入赘南宫府,但本王看了太孙太傅这两首诗词却是十分了解了。太孙太傅的性格倒与本王有几分想象,宁要美人,不要江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