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己果然只会纸上空谈。 她定了定神,打开卷宗,上面记录:洪庆三年禁军械库实录载:三千弩机用三年,耗弦九千条、铁簇十二万枚、松胶两千斤,养弩手反比马军多费三成粮秣。 这些都是温颜看再多书,也接触不到的实证。 她如饥似渴地阅览着卷宗。 不知过了多久,男人低沉的嗓音,在她耳边响起,“表弟为何想要科考?” 温颜一愣。 为何想要科考? 自然是为了完成兄长的遗愿。 对上男人锐利的寒眸,她心里斟酌了下,方道:“我想出人头地,改换门楣。” 傅峥顿了下,“只是如此?” “当然!”温颜声音坚定。 傅峥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笔,蘸了墨后,在她的策论末尾处,添上了小注。 温颜刚想凑过去看,又有些顾忌,便端坐着没动。 片刻后,傅峥搁了笔,将那几张纸递给她,“不早了,你回去吧,我要歇息了。” 温颜伸手接过,起身向他揖了一礼,“多谢表哥今晚的指点。” 傅峥淡淡道:“各地的举子,都到京城了,你既然志在科举,白天时,可多出去走动,多结识那些有识之士。” 温颜愣了下,反应过来,朝他又揖了一礼,“我知道了,谢谢表哥提点。” “嗯。” 离开栖迟院,回到西院后,温颜迫不及待地回了屋子,翻开纸张。 只见末尾处,多了一段苍劲有力的小字,是表哥写的批注: 昔赵充国屯田湟中,未耗兵血而羌部归心;诸葛亮五月渡泸,妄动斧钺致南疆复叛。方今火器虽利,终需农桑养其锋;谍网虽密,仍赖仁义固其本。敢请陛下降甘露诏:凡百工造械者免丁赋,边军垦荒者赐永业田。如此十年,当见仓廪实而武备修,帑藏丰而甲兵利。安国全军之道,莫良于此矣! 看到这段,温颜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表哥果然惊才绝艳,不愧是状元出身,见解独到,又犀利。 温颜反复地研读着这一段。 直到见夜色深了,才不舍地放下了纸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