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于立清拜年-《清穿物语》
第(2/3)页
华家诸人和羽绢都陪在花厅里,主客坐定,上了元宝茶和点心,聊了几句天气和年事。
于立清对沈氏说,“华家的园子很大,你带着宛娘去逛逛。”
这是要支走沈氏。
沈氏心里有些委屈,她整日在楼上过着寂寞的日子,好不容易来到华家,女人嘛,总有些话题要交流,特别是她目前的特殊情况,总想找人说上几句。偏还把她支了去。
梅兰妮唤来了乔妈,陪着沈氏和宛娘去了。
宛娘不知母亲的心事,她正在兴头上,刚得了压岁钱,又有园子可以跑跳,还有猫狗可以抚摸。开心的奔跳了出去。
这里,于立清说,“孔老板这年过年躲了出去,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一般讲,借人钱,都要在年底付利还本。这个时代有一条潜规则,就是,年关时,如果债务人躲过了年三十,就能让债期延长一年。
孔老板在山塘桥边开了家钱庄。
梅兰妮道,“只有人家欠钱庄的钱,哪有钱庄老板出门躲债的份?”
于立清道,“开钱庄收了钱,并不是放在那里不动,他的钱要借出去生利息。可也有时,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一时不凑手,这边要取钱,那边钱要不回来。”
能够开钱庄的人在地方上都是兜的转的人。这个孔老板家里是盐商,应该很有钱,哪里轮到他躲债。
那就是他想赖掉这笔债了。
“是哪家想要取钱?”秦炼问。
于立清赞许的看着他,“杨家。杨启明家。”
杨家原来在江南也是商界的大佬,但是自从他家铜局的位置被范家拿去后,他家的地位就落了下来。多数人转去抱范家的大腿了。对他家也趁机踩上一脚。孔家的做法恐怕也是如此。
那这件事与华家又有什么关系?
于立清转了话题,“在阊胥街上,那处原本是一家周家开的钱庄。五年那场大火后,被孔家代替了。周家钱庄里有一个大掌柜留了下来,此人姓平,名莲石,是徽州人。做钱庄生意很是内行。只是为人过于梗直,不懂变通。七年,由于和东家有了分歧,被下了狱。至今关在吴县的牢狱里。”
这话有了意思,秦炼问,“先生,他既然和你是同乡,那他的事你也一定知道详细吧?”
“平莲石,外号就叫硬石头。那年贵州按察史高以德要在他们的钱庄里借一笔钱,讲好三分利。那钱是用来和人开铜的。可是,他拒绝借出,因为,开铜矿由朝廷监督着,多数开采都是亏本。”
“那他拒绝借钱是好事,避免了钱庄的损失。他的东家应该感谢他才是。”梅兰妮说。
“高以德家在苏州以营运起家,自然知道哪些能赚钱,哪些不能赚钱。他家要借钱是不是真的投资采铜还是一说。但是他家到开州贩水银是真。他家的水银买卖在苏州赚了一票。孔老板埋怨平莲石放过了大鱼。而莲石却说,这高以德做事没有诚信,谎话连篇,不能合作。而孔家为了向高以德示好,做了个圈套,将他送去牢狱。至今关押了一年多时间,但是因为还是缺少证人证据,没有判下来。”
梅兰妮说,“既是道不同,赶出钱庄就是了,又何必把人下狱呢?”
“莲石是钱庄的经营老手,赶出了孔家,自然有别家请了去,不是为自家多了个强敌?下了狱,那名声也坏了,就算最后,他没有什么事,放了出来,是是非非的难以说清,也没什么人家会请他了。”
梅兰妮和秦炼对了一眼。
梅兰妮道,“先生,你说的意思我已明白。说实话,我是有打算开家自己的钱庄。我们南北的生意来来往往的,有自己的钱庄方便很多。只是,这平莲石身陷囹圄,我们又如何能将他解救出来?”
“杨家与那吴县县令交好,如今,他家要自费去日本贩铜,资金紧张,又遇孔家赖银的事,自然会对孔家心生不满。如果,我们借银与他家,...”
秦炼问,“你准备借与他家多少?”
“一万两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