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亨利也知道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却不能同意,原因很简单:没有广告,这份报纸就只剩下赔钱了!现在为了第一份报纸的销售,美国方面就已经砸下去了将近1oo美金,这还只是因为报纸的销售和中国方面达成的初步预算和投入的价钱。要知道,这样一份全面针对中国读者而行的报纸,在以前还没有过先例,美国的各大报业集团在中国大6地区都没有设立常驻机构,即使有的,也只是每当有重大新闻生时的临时机构。 报纸的销售是有一整套的流程的,先说,要有一个常设机构:如果有人想订阅的话,总得有地方交钱办理手续吧?像北京,天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还不够呢!如果太远的了的话,只怕一些潜在客户就会因为路途的原因而选择放弃。为了这个问题,亨利通过中国方面的协调和各个行城市的主流报纸。北京地《北京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天津市的《今晚报》等机构取得了联系,《洛杉矶时报》的行工作暂时挂靠在这几分报纸的名下,将来如果真的情况很好的话,再考虑设立自己的机构为了达成这样的协议,《洛杉矶时报》总部方面特别批准了1oo万地经营费用,这才算让在经费问题上捉襟见肘的亨利勉强满意。 而这一次赵家东提出的广告问题,亨利也曾经考虑过,毕竟。他是来自工作地报人,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得最多,再询问了一下办公室中的其他中国年轻人的意见。他们却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很统一的一条就是,中国人确实是对报纸上出现的广告不很感兴趣,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无视,而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地版面内容。这样的认知让亨利很伤脑筋,毕竟,报纸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入。少了这个,报纸就只剩下赔钱了!这怎么行呢? 正好,赵晟来到报社,和赵家东谈关于绿卡的事情。关于赵家东的绿卡,经过玛莎的引荐,他们认识了和玛莎同在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本尼?罗斯菲尔德律师,这个人一直是以这中移民型地案件而出名的。对于赵家东的情况他做了一些了解。认为像他这样地人想拿到绿卡真的是很简单,几乎所有的硬件:工作,收入。健康,各类保险都有了,他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报税单! 说白了吧。美国人是个很现实的国家,他们拒绝很多外来移民的请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人来这里只是为了淘金!赚取大把地钞票之后,回到他们来地地方去花费,几乎对美国的经济没有任何地刺激作用或者这样说,他们在美国,除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几乎没有任何的花销。这对于一贯以流动型经济社会著称的美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在美国,人们的普遍观点就是。只有那些会花钱,敢花钱的人,才是真正的美国人的代表。原因嘛,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只有会花钱,敢花钱的人,他们才能赚钱!他们才能为这个社会的展提供自己的贡献!而这种观念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崇尚的是节俭,也就是省钱!不是说这两种观点哪一个是错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赵家东的很多生活中的做法,却是让美国同事看不懂也看不惯的! 其实,这一次来美国之前,刘红担心丈夫在美国的生活不好,也为他准备了一些外币,但是,可能是习惯使然,赵家东到美国已经有4个多月了,却从来没有为自己买过哪怕一件西服,和一条领带!他现在穿的衣服,除了赵晟给他买的那几件之外,就只有从国内带过去的了。不要说衣服,就是生活必需品,他也只是买一些很便宜的,亨利等人也劝过他几次,认为他这样省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每年5万的年薪,即使算不上高收入,也绝对属于中产阶级了。 为了这件事,本尼律师和赵晟也劝过他几次,凭他的收入和现在的工作情况,如果再加上一些报税单的话,拿到绿卡绝对是分分钟的事,赵家东也曾经花销过几次,却始终没有什么大宗的商品。起不到最后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次赵晟来报社,目的很简单,尽可能快的给爷爷取得绿卡,就可以尽可能快的把其他的家人也接到美国来!所以,他这次来,是要带老人去购买一件很重要,很大宗的商品的,那就是汽车! 赵家东已经取得了驾照,但是天生节俭----这是在赵晟看来,自己的爷爷唯一可以被人诟病的地方了----的本能还是让他每天蹭赵晟的汽车上下班。本来这也没什么,可以和爷爷一起起床,出门,时间再久他也不会在意,但是联系到他迟迟不能到手的绿卡,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 看见赵晟进来,赵家东笑眯眯的迎了过去:“杰米,来找我吗?” “是的。”赵晟也是笑眯眯的:“赵先生,我为您联系了一个汽车代理。嗯,约好的是今天下午。您有时间吗?” “有倒是有,但是,你认为我要买汽车吗?” 第(2/3)页